文房珍玩麟毫刷。茧纸兰亭冰样滑。
雁来之子报双南,蚕熟女郎登一甲。
小屏闲看徐熙鸭。一院竹梧风自戛。
行行春蚓出姜芽,溪砚应名鸲鹆辣。
文房珍玩麟毫刷。茧纸兰亭冰样滑。
雁来之子报双南,蚕熟女郎登一甲。
小屏闲看徐熙鸭。一院竹梧风自戛。
行行春蚓出姜芽,溪砚应名鸲鹆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书房的雅致画面。"文房珍玩麟毫刷"赞美了书房中珍贵的书写工具,可能是指用麒麟毛制成的精美毛笔。"茧纸兰亭冰样滑"则形容使用的是质地细腻如冰的蚕丝纸张,暗示书写体验流畅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雁来之子报双南,蚕熟女郎登一甲"运用典故,可能暗指书信往来频繁,如同大雁南飞报春,又象征着知识学问的进步,女子因蚕丝丰收而获得佳绩。"小屏闲看徐熙鸭"描绘主人在闲暇时欣赏画家徐熙的画作,可能是鸭戏图,增添了书房的艺术气息。
"一院竹梧风自戛"写室外环境,满院的竹子和梧桐在风中发出自然的声音,增添了宁静与诗意。"行行春蚓出姜芽"比喻书法线条流畅,如同春天蚯蚓爬行,富有生机。最后,"溪砚应名鸲鹆辣"则以溪石为砚台,想象其磨墨时带有一丝辛辣的气息,可能寓意墨色浓厚或砚质独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文人士大夫的书房生活,既有物质的精致,又有精神的追求,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的文人雅趣。
夫差坐吞越,易於弋黄爵。
石室一钳徒,乌喙啄溲恶。
昼寝姑苏台,俯瞰无馀郭。
鮧皮沉伍牙,夷光舞绡幕。
雷精鹭鼓喧,蛇门气销铄。
嵇山生苦竹,夜月翻山鹊。
女阳亭北望,江白石凿凿。
属镂剑已亡,种山狗不咋。
草荒越王宫,野葛蔓寒壑。
君子六千人,今尽为猿鹤。
日出车隆隆,填我东门道。
高衢贵人居,华轩夹羽葆。
道傍轻薄儿,罄折共颠倒。
奈何曲巷士,支户蓬不扫。
沉饮非世情,浩歌伤怀抱。
袖中一卷书,众毁言不好。
衰兰在幽谷,不随群植槁。
丈夫悲有怀,埋没同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