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累黄绉满林霜,千手都如一手芳。
贝叶拈来疑有指,天花散后总成香。
分珍合倩麻姑爪,献果宜供选佛场。
输与山僧作奴婢,朝朝合十礼空王。
累累黄绉满林霜,千手都如一手芳。
贝叶拈来疑有指,天花散后总成香。
分珍合倩麻姑爪,献果宜供选佛场。
输与山僧作奴婢,朝朝合十礼空王。
这首诗名为《佛手柑》,作者陈肇兴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诗中以佛手柑为题材,通过描绘其形态和香气,展现了对佛教禅意的感悟。
首句“累累黄绉满林霜”形象地描绘了佛手柑挂满枝头,犹如霜降后的黄色皱皮,给人一种沉甸甸且经霜耐寒的感觉。接下来的“千手都如一手芳”运用了佛教中的“千手观音”典故,比喻佛手柑虽多,但每一瓣都散发出相同的芬芳,象征着其一致的品质。
“贝叶拈来疑有指,天花散后总成香”进一步描绘了佛手柑的香气,仿佛从叶片间散发出的清香如同贝叶上的纹路般清晰可见,即使花瓣落下,香气依然留存。“分珍合倩麻姑爪”则借麻姑的神话传说,赞美佛手柑的珍贵,暗示其独特之处。
尾联“输与山僧作奴婢,朝朝合十礼空王”表达了诗人愿意将佛手柑奉献给山中的僧人,甚至视其为奴婢,每日向佛礼拜,体现了对佛法的虔诚和对自然之美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佛手柑的外在美和内在香,更融入了浓厚的佛教文化元素,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禅意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我昔泛洞庭,白波大如屋。
水天两相际,渺渺浸坤轴。
小舟掀簸中,呕眩篷底伏。
忽然得岛屿,便欲缒船宿。
西归收惊魂,且濯泥土足。
东湖一席地,江脉自弦蓄。
烟雨相吐吞,几席染湖渌。
汀洲红白花,游泳杂凫鹜。
横流溢四海,未暇较吴蜀。
骇我时世情,风波戒平陆。
芗林近知名,怅望江干路。
无因从之游,梦魂几飞去。
侍郎天下士,器识廊庙具。
诗似王右丞,文如韩吏部。
勇退不待年,苍生思谢傅。
幽栖新卜筑,日涉已成趣。
人物在篮舆,风流称棕屦。
身閒鱼鸟近,心远烟霞聚。
净几展图书,疏帘约风露。
时倾清浊酒,唤客坐飞絮。
江鳞白可脍,野雀黄堪茹。
欢言忘宾主,脱帽方箕踞。
手挥玉麈尾,故自有佳处。
拄颊欲招隐,撚髯知得句。
快当走尺书,径拉王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