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望棱棱属弛张,满前豺虎尽消藏。
斗间紫气剑三尺,仗外虹光书满房。
执宪每推周举右,作诗还坐景猷长。
清时一第收来蚤,闻说诸生价巳翔。
风望棱棱属弛张,满前豺虎尽消藏。
斗间紫气剑三尺,仗外虹光书满房。
执宪每推周举右,作诗还坐景猷长。
清时一第收来蚤,闻说诸生价巳翔。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正直官员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在官场中的作为与品格。首句“风望棱棱属弛张”,以“棱棱”形容风势之猛,暗示这位官员在处理政务时既有刚毅的一面,也有灵活变通之时,恰如风之弛张自如。接下来,“满前豺虎尽消藏”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这位官员以其正直和能力,使那些潜在的不正之风和危害得以消除,营造出一片清明的政治环境。
“斗间紫气剑三尺,仗外虹光书满房”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官员比作宝剑和彩虹,寓意其不仅拥有坚定的正义感和决断力,还具备超凡的智慧和影响力,其言行如同光芒四射,照亮周围,影响深远。同时,这两句也暗含了官员在法律与道德层面的双重权威。
“执宪每推周举右,作诗还坐景猷长”则进一步展示了这位官员在执行法律时的公正无私,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横溢。这里提到的“周举右”和“景猷长”可能是指具体的典故或人物,用来强调官员在不同领域都能展现出卓越的能力。
最后,“清时一第收来蚤,闻说诸生价已翔”两句,点明了这位官员在年轻时便取得了显著成就,赢得了广泛赞誉。这里的“一第”通常指科举考试中获得的功名,而“诸生价已翔”则意味着他的名声和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同辈,成为众人仰慕的对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官员形象的描绘,既赞扬了他在政治、法律、文学等多个领域的杰出贡献,也体现了明代社会对于清廉、公正、才华兼备官员的推崇与期待。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汝颍之士,流离世故,颇有飘薄之叹。
嗷嗷云中鴈,举翮自委羽。
求凉弱水湄,违寒长沙渚。
顾我梁川时,缓步集颍许。
一旦逢世难,沦薄恒羁旅。
天下昔未定,托身早得所。
官度厕一卒,乌林预艰阻。
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
列坐荫华榱,金樽盈清醑。
始奏延露曲,继以阑夕语。
调笑辄酬答,嘲谑无惭沮。
倾躯无遗虑,在心良已叙。
公子不及世事,但美遨游,然颇有忧生之嗟。
朝游登凤阁,日暮集华沼。
倾柯引弱枝,攀条摘蕙草。
徙倚穷骋望,目极尽所讨。
西顾太行山,北眺邯郸道。
平衢修且直,白杨信褭褭。
副君命饮宴,欢娱写怀抱。
良游匪昼夜,岂云晚与早。
众宾悉精妙,清辞洒兰藻。
哀音下回鹄,余哇彻清昊。
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
愿以黄发期,养生念将老。
少无宦情,有箕颍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
伊昔家临淄,提携弄齐瑟。
置酒饮胶东,淹留憩高密。
此欢谓可终,外物始难毕。
摇荡箕濮情,穷年迫忧栗。
末涂幸休明,栖集建薄质。
已免负薪苦,仍游椒兰室。
清论事究万,美话信非一。
行觞奏悲歌,永夜系白日。
华屋非蓬居,时髦岂余匹?
中饮顾昔心,怅焉若有失。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峯。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俛视乔木杪,仰聆大壑灇。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