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诸方行化·其一》
《送诸方行化·其一》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古风

衲僧无作为,亦不坐无作。

红尘本自寂,谁解释尘纷。

一机虽妙常,要如千钧弩。

弩满发机全,破的惟等闲。

持此入红尘,是谓尘中眼。

应变犹如如,善导无所事。

贫富自谁何,知音即所遇。

得意早归来,资吾无尽藏。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修行的深刻见解。

首句“衲僧无作为,亦不坐无作”,开篇便点明了禅者的生活态度,即不刻意追求任何作为,也不被动地接受任何事物,体现了禅宗中“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理念。

“红尘本自寂,谁解释尘纷”两句,诗人将喧嚣的世俗生活比作“红尘”,看似热闹繁杂,实则内心寂静。接着提出疑问,是谁在解释这纷扰的尘世,引人深思。

“一机虽妙常,要如千钧弩”中,“一机”比喻禅者的智慧或法门,“千钧弩”则象征着强大的力量。这两句强调了禅者智慧的精妙与恒常,如同弩箭的力量,一旦发射,就能击中目标,显示了禅者洞察世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弩满发机全,破的惟等闲”进一步描述了禅者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同弩箭蓄势待发,一旦释放,就能轻松地击中目标,表现了禅者处理问题的从容与高效。

“持此入红尘,是谓尘中眼”指出禅者带着这种智慧进入世俗,如同拥有洞察红尘的眼睛,能够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

“应变犹如如,善导无所事”说明禅者面对变化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如同明镜照物,不为外物所动,善于引导他人向善。

“贫富自谁何,知音即所遇”表达了禅者对于财富、地位的看法,认为这些都是相对的,真正的知音才是最重要的相遇。

“得意早归来,资吾无尽藏”最后两句,鼓励人们在获得满足后及时回归内心的平静,利用内心的无尽宝藏,即智慧与慈悲,去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修行的价值以及如何在世俗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充满了哲理性和启发性。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柳梢青·其一惜花

春事匆匆。花慵柳困,雨横风狂。

寄语诗人,须烧银烛,与照红妆。休言桃李河阳。

但过眼、难寻色香。只有今宵,更无明日,且缓飞觞。

(0)

夜坐

永夜不可寐,霜风悽北窗。

一室何所有,书帙对寒釭。

当今苦乏才,九鼎从敌扛。

翠华尘屡蒙,南北分大江。

有酒强排遣,饮湿难空缸。

孙膑不再生,畴能死穷庞。

肉食无远谋,狐裘正茸尨。

我欲叩阊阖,钟以寸筳撞。

理乱非吾事,忧心如是降。

宴坐鸣天鼓,和声听逢逢。

(0)

再用南伯韵·其二

纷纷愚痴儿,开眼却如睡。

况于世法中,而能了出世。

接舆本非狂,阮籍未为醉。

知命百无忧,馀生任废置。

(0)

林下避暑

行道遭三伏,流年当百殃。

舌乾元少味,体倦不安床。

逃暑少宽舍,沃焦无冷浆。

时依乔木下,俄顷得微凉。

(0)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五

前世愚夫哂邓通,即山鼓铸死饥穷。

贪名勿羡青云士,守道甘为白发翁。

日月奔驰驹过隙,乾坤局蹐鸟居笼。

反观自有超然地,能使渊明立下风。

(0)

书怀·其一

摊书志尚友,咄咄心如痴。

上言思尧舜,下言商龙夔。

搜奇日有富,得句中自怡。

家人问产业,即曰非所知。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