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味轩为张瑞卿》
《三味轩为张瑞卿》全文
明 / 董纪   形式: 古风

人莫不饮食,所病知味少。

惟有江东老步兵,世味深知见几早。

菰嫩儿臂白,莼香钗股肥。

鲈鱼更堪脍,四腮天下稀。

人生贵适意,富贵将何为。

万钱下箸空暴殄,千钟食禄多忧疑。

当时岂真为口腹,直指秋风作题目。

敢言主簿死铜驼,华亭鹤唳伤都督。

步兵上天家法在,子子孙孙今几代。

侍郎夕食止卜匏,此云三味犹嫌汰。

见在生前酒一杯,何如身后名千载。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纪创作,名为《三味轩为张瑞卿》,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对美食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人以“人莫不饮食,所病知味少”开篇,指出人们普遍需要食物,但真正懂得欣赏美味的人却不多。接着,诗人以江东老步兵为例,强调了对生活味道的深刻理解,他早年就认识到世间的滋味,并能洞察其本质。

接下来,诗人详细描述了三种美味佳肴:嫩如婴儿手臂的菰菜、香气扑鼻的莼菜、以及肉质细嫩的鲈鱼。这些食材不仅色香味俱佳,更是体现了对食材选择和烹饪技艺的高超。

随后,诗人提出了对生活的态度:“人生贵适意,富贵将何为。”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而非仅仅追求物质上的富足。他批评那些为了贪图一时之快而浪费资源的行为,同时也反思了人们对于美食的过度追求可能带来的忧虑和疑虑。

诗人进一步探讨了美食与生活的联系,指出美食不仅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社会现象。他提到了“秋风作题目”的典故,暗示美食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

最后,诗人以“步兵上天家法在,子子孙孙今几代”表达了对美食传承的感慨,以及对后人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美食文化的期待。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生活,享受当下的每一刻,而不是过分担忧未来的名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生活、文化传承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董纪
朝代:明   号:一槎   籍贯:上海

董纪,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号一槎,上海人。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猜你喜欢

送孔江州

九派寻阳郡,分明似画图。

秋光连瀑布,晴翠辨香炉。

才子厌兰省,邦君荣竹符。

江城多暇日,能寄八行无。

(0)

潭州鹤会

这回相见不无缘,满院风光小洞天。

一剑当空又飞去,洞庭惊起老龙眠。

(0)

奉和圣制瑞雪篇

紫宸飞雪晓裴回,层阁重门雪照开。

九衢皛耀浮埃尽,千品差池贽帛来。

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

埋云翳景无穷已,因风落地吹还起。

先过翡翠宝房中,转入鸳鸯金殿里。

美人含笑出联翩,艳逸相轻斗容止。

罗衣点著浑是花,玉手抟来半成水。

奕奕纷纷何所如,顿忆杨园二月初。

羞同班女高秋扇,欲照明王乙夜书。

姑射山中符圣寿,芙蓉阙下降神车。

愿随睿泽流无限,长报丰年贵有馀。

(0)

咏意

常闻南华经,巧劳智忧愁。

不如无能者,饱食但遨游。

平生爱慕道,今日近此流。

自来浔阳郡,四序忽已周。

不分物黑白,但与时沈浮。

朝餐夕安寝,用是为身谋。

此外即闲放,时寻山水幽。

春游慧远寺,秋上庾公楼。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舟。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

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0)

游宝称寺

竹寺初晴日,花塘欲晓春。

野猿疑弄客,山鸟似呼人。

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可怜幽静地,堪寄老慵身。

(0)

双鹦鹉

绿衣整顿双栖起,红觜分明对语时。

始觉琵琶弦莽卤,方知吉了舌参差。

郑牛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

若称白家鹦鹉鸟,笼中兼合解吟诗。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