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艇子冲潮渡,楼台镜中窥见。
佛座呈诗,僧庐醉茗,闲煞红栏幽院。珠帘试卷。
放一点西山,翠穿篱眼。
落尽芙蓉,画桥流水付谁管。
风吹林下絮语,认兰皋佩影,罗袂飘展。
倚竹成憨,拈花悟笑,未识人间离怨。秋苔梦藓。
但触拨情怀,旧时钗燕。懒去凭高,碧云天共远。
木兰艇子冲潮渡,楼台镜中窥见。
佛座呈诗,僧庐醉茗,闲煞红栏幽院。珠帘试卷。
放一点西山,翠穿篱眼。
落尽芙蓉,画桥流水付谁管。
风吹林下絮语,认兰皋佩影,罗袂飘展。
倚竹成憨,拈花悟笑,未识人间离怨。秋苔梦藓。
但触拨情怀,旧时钗燕。懒去凭高,碧云天共远。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画面,以木兰舟在潮水中穿梭为引,楼台倒映在清澈如镜的水面,展现出一种空灵的美。诗人与友人游历螺墩,沉浸在佛寺的诗意与僧庐的茶香中,红栏幽院显得格外悠闲。珠帘轻轻卷起,让西山的翠色和篱笆间的缝隙得以显现,连同凋零的芙蓉和流水小桥,都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接着,词人借风中的絮语和兰草的气息,描绘出一幅女子在林下漫步的情景,她的身影随风摇曳,仿佛佩戴着兰皋的佩饰,衣袖飘逸。倚竹的憨态和拈花的微笑,透露出对世间离别之苦的淡然理解。秋日的苔藓和梦中的藓痕,勾起了往昔的记忆,旧时的钗燕似乎还在心头。
最后,词人不愿再登高望远,只是静静地感受着碧云天的辽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当下心境的沉浸。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与友人游历时的闲适与怀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