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老苔荒席久虚,近分一榻与云俱。
梅花未种招蜂怨,竹所虽清欠鹤图。
无事看山如对客,有时隐几亦忘吾。
过门除却能吟者,不是高僧即老儒。
屋老苔荒席久虚,近分一榻与云俱。
梅花未种招蜂怨,竹所虽清欠鹤图。
无事看山如对客,有时隐几亦忘吾。
过门除却能吟者,不是高僧即老儒。
这首宋代诗人林尚仁的诗《余种竹方成扁其室曰竹所友人以诗至用其韵》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屋老苔荒席久虚”,写出了房屋的古老和荒凉,暗示了主人的淡泊生活。接下来,“近分一榻与云俱”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仿佛榻位与云彩共享天地。
“梅花未种招蜂怨,竹所虽清欠鹤图”两句,通过未种梅花引来蜜蜂的抱怨和竹所的清幽缺少仙鹤相伴,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独特感受,以及对高雅之物的向往。
“无事看山如对客,有时隐几亦忘吾”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自然的交融,闲暇时凝视山景如同接待客人,有时静坐冥想甚至忘却自我,流露出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过门除却能吟者,不是高僧即老儒”总结全诗,表达出诗人对于来访者的要求,只有能吟诗作对的人才能进入这竹所,他们或是深谙诗书的老儒,或是超脱世俗的高僧,体现了诗人对知音和高洁人格的尊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所为背景,寓言了诗人追求的宁静、高雅和超脱的生活态度,展现出宋代理学士大夫的风范。
客里伤春浅。问今年梅蕊,因甚化工不管。
陌上芳尘行处满。可计天涯近远。
见说道、迷楼左畔。一似江南先得暖。
向何郎、庭下都寻遍。辜负了,看花眼。
古来好物难为伴。只琼花一种,传来仙苑。
独许扬州作珍产。便胜了、千千万万。
又却待、东风吹绽。自昔闻名今见面。
数归期、屈指家山晚。归去说,也稀罕。
春衫快马君来时,寒江稳泛君今归。
人生聚散定何许,怅望十年三别离。
忆昔见君石城下,杂佩瑶瑜间兰麝。
三年一鸣惊倒人,欲和薰风奏韶夏。
翰林主人子墨卿,文章意气飘朝云。
君归但扫三千牍,后会却揖贤书登。
离离漠漠霜芜没,江上阴风搅寒日。
不用长吟河畔草,与君且尽杯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