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衫快马君来时,寒江稳泛君今归。
人生聚散定何许,怅望十年三别离。
忆昔见君石城下,杂佩瑶瑜间兰麝。
三年一鸣惊倒人,欲和薰风奏韶夏。
翰林主人子墨卿,文章意气飘朝云。
君归但扫三千牍,后会却揖贤书登。
离离漠漠霜芜没,江上阴风搅寒日。
不用长吟河畔草,与君且尽杯中物。
春衫快马君来时,寒江稳泛君今归。
人生聚散定何许,怅望十年三别离。
忆昔见君石城下,杂佩瑶瑜间兰麝。
三年一鸣惊倒人,欲和薰风奏韶夏。
翰林主人子墨卿,文章意气飘朝云。
君归但扫三千牍,后会却揖贤书登。
离离漠漠霜芜没,江上阴风搅寒日。
不用长吟河畔草,与君且尽杯中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卫玠的《送齐六归石城》,通过对比春日来时与今朝离别的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留恋以及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开篇即以“春衫快马君来时”、“寒江稳泛君今归”两句,勾勒出一幅春去秋来的画面,表达了时间流逝和朋友离别的情怀。
接着,“人生聚散定何许,怅望十年三别离”两句,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友情难得的感慨。诗人借此抒发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无奈。
“忆昔见君石城下,杂佩瑶瑜间兰麝”两句,则是对朋友初次相遇情景的美好回忆。这里的“石城”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地名,而“杂佩瑶瑜间兰麝”则形容了诗人当时的盛装和豪迈气度,显示出一种不凡的气质。
“三年一鸣惊倒人,欲和薰风奏韶夏”两句中,“三年一鸣”可能暗指某种难得的机遇或才能,而“惊倒人”则表明了这种才华的震撼力。诗人表示希望能够像那样的才子一样,与朋友共同创作出美妙的文章。
“翰林主人子墨卿,文章意气飘朝云”两句,进一步赞扬了朋友的文学才能和高洁的情操。“翰林主人”可能是对朋友的尊称,“子墨卿”则是对其才华的肯定。诗中的“文章意气飘朝云”更是将友人的文采比作凌云壮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文学成就和抱负的高度评价。
下片“君归但扫三千牍,后会却揖贤书登”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返回石城的途中,不忘收集和整理自己过去的文章,期待将来还能有机会一同研讨文学。
最后,“离离漠漠霜芜没,江上阴风搅寒日”两句,则描绘出一种萧瑟凄凉的秋景,强化了朋友离别后的孤寂和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不用长吟河畔草, 与君且尽杯中物”作为全诗的收尾,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也是在呼应开篇的春夏之交,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在有限的时间内,共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
诸公学道,莫学奇怪。无为无作无赛。
百不歌中四句,偈内持戒。
身心木雕泥捏,遇千魔、万难不采。
常宁耐,常宁耐常耐,宁耐宁耐。
悟彻观天之道,执天行关要,自是交泰。
常处真常常应,常静常在。
真常真欢真乐,现真如、超越三界。
真无坏,真无坏,无坏无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