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山遥夹外山高,复岭重冈叠翠涛。
一带阿猴林下路,须防薮泽有逋逃。
内山遥夹外山高,复岭重冈叠翠涛。
一带阿猴林下路,须防薮泽有逋逃。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的地理风貌与巡行时的警觉性。首句“内山遥夹外山高”,以远近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台湾山脉的壮丽与层次感,内山与外山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雄伟的山景画卷。接着,“复岭重冈叠翠涛”一句,将山峦比作层层叠起的翠绿波涛,生动地表现了山势的连绵不绝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带阿猴林下路”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生态,提到在茂密的森林中有一条小路蜿蜒而过,暗示了台湾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提到“阿猴”,即长臂猿,一种生活在台湾的珍稀灵长类动物,进一步凸显了台湾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须防薮泽有逋逃”提醒了在巡行过程中要警惕可能存在的逃逸者或潜在的危险,无论是野生动物还是其他情况,都需保持警觉。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管理的细致与周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警醒的提示,既展现了台湾自然景观的壮美与丰富,又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是一首兼具自然描写与社会关怀的佳作。
到寺万缘绝,萧然宿峰顶。
苍苍野色新,漠漠秋烟暝。
相期话三生,夜坐石根冷。
微凉入虚阑,老鹤语桐井。
支郎翻经处,松子落古鼎。
白露下高空,湿云压幽境。
望极颠厓前,寒篱眇村径。
谈久明月来,照我天地静。
自汲石泉水,同僧瀹佳茗。
天风在林末,空翠散复整。
一乘演微机,开溪自惭省。
疏竹何萧萧,云房乱灯影。
老王乱青冥,皇天夜遗蜕。
馀骨散九州,头颅此焉寄。
人视万劫馀,天意一夕计。
游艇沸沧波,髣髴热营卫。
亭午入数折,冲然元气闭。
县峰升羽人,毛竹倚仙姊。
辟彼齿牙蠹,生死龈腭内。
世人不解奇,但识世间事。
示之帝所遗,惟以溪山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