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寺参差见刹竿,开元形胜据龙蟠。
楼台影落青霄险,钟磬声传碧涧寒。
物物有缘香供盛,尘尘无碍法筵宽。
欲随大士披华藏,北斗容身不亦难。
三寺参差见刹竿,开元形胜据龙蟠。
楼台影落青霄险,钟磬声传碧涧寒。
物物有缘香供盛,尘尘无碍法筵宽。
欲随大士披华藏,北斗容身不亦难。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郭祥正对开元禅寺的景仰与赞叹。诗中以“三寺参差见刹竿”开篇,巧妙地将开元寺置于群寺之中,凸显其独特地位。接着,“开元形胜据龙蟠”一句,不仅赞美了寺庙的地理位置之优越,更赋予其一种灵动的生命力,仿佛是盘踞于龙脉之上,充满了神秘与威严。
“楼台影落青霄险,钟磬声传碧涧寒”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宏伟与宁静。楼台的倒影在高空中摇曳,钟磬之声穿越碧绿的山涧,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青霄的险峻与碧涧的寒冷,与寺庙的庄严与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物物有缘香供盛,尘尘无碍法筵宽”则进一步揭示了寺庙的精神内涵。无论是物质世界中的万物,还是精神世界的法筵,都充满了无尽的缘分与宽广的空间。这不仅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刻体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
最后,“欲随大士披华藏,北斗容身不亦难”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难以实现的无奈。想要追随大德高僧,深入佛学的海洋,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却发现自己如同北斗星般,虽能指引方向,却难以真正融入其中。这种矛盾与挣扎,正是对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开元禅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宗教氛围的庄严,更蕴含了对人生、宇宙、佛法的深邃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
旅泊多年岁,这去不知回。
忽逢门外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复开。
羁心祇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