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岂不芳,当门乃刈之。
寄托失所天,徒为萧艾嗤。
桃李何郁郁,但解媚芳时。
东风扬路尘,常恐颜色缁。
安得空山中,岁寒相与期。
幽兰岂不芳,当门乃刈之。
寄托失所天,徒为萧艾嗤。
桃李何郁郁,但解媚芳时。
东风扬路尘,常恐颜色缁。
安得空山中,岁寒相与期。
这首诗通过对比幽兰、桃李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忠诚与坚守的赞美,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幽兰岂不芳,当门乃刈之”,以幽兰自比,虽芳香四溢,却因处于显眼之处而被轻易割除,暗喻了才华横溢之人往往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遭遇不公。接着,“寄托失所天,徒为萧艾嗤”进一步强调了幽兰的处境,即使拥有高尚品质,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反而受到低贱植物的嘲笑。
“桃李何郁郁,但解媚芳时”,将桃李与幽兰形成鲜明对比,桃李虽然茂盛,却只会谄媚逢迎,追求短暂的荣华。这反映了作者对那些只知讨好他人、缺乏真正品格之人的批评。
“东风扬路尘,常恐颜色缁”,比喻社会风气的污浊,担心自己的品质会被侵蚀,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忧虑。
最后,“安得空山中,岁寒相与期”,表达了诗人渴望找到一个纯净、宁静的环境,与同样坚守原则的朋友共度岁月的愿望,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幽兰与桃李的对比,展现了对忠诚、坚守与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人格和环境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