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华月渺愁予,此夕风前得报书。
千里人归沧海路,百年泪尽白云庐。
方从宿草悲陈迹,况对寒梅忆索居。
闻道蓼莪诗总废,春园那不赋潘舆。
空山华月渺愁予,此夕风前得报书。
千里人归沧海路,百年泪尽白云庐。
方从宿草悲陈迹,况对寒梅忆索居。
闻道蓼莪诗总废,春园那不赋潘舆。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名为《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八)》。诗中描绘了诗人接到远方友人居庐书信后,内心涌动的复杂情感与思绪。
首句“空山华月渺愁予”,以空山、华月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愁绪。次句“此夕风前得报书”,点明在风起之夜,收到了友人的来信,这一消息给诗人带来了某种安慰或期待。
“千里人归沧海路,百年泪尽白云庐”两句,通过空间的距离和时间的跨度,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隔千里的思念之情,以及岁月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诗人想象着友人归途的艰难,以及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
“方从宿草悲陈迹,况对寒梅忆索居”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宿草象征着逝去的事物,陈迹则指往日的痕迹,寒梅则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孤独。这两句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流露出面对孤独和寂寞时的感伤。
最后,“闻道蓼莪诗总废,春园那不赋潘舆”引用了《蓼莪》一诗,这是一首哀悼父母的诗篇,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自己在春日里无法像古人那样创作出充满生机的作品,可能是因为内心的悲伤和愁绪难以释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接收到远方友人书信后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经年相望隔重湖,一旦相逢在上都。
塞诏官班聊慰否,埋轮意气尚存无。
由来圣代怜才子,始觉清风激懦夫。
若向西冈寻胜赏,旧题名处为踌躇。
旧族知名士,朱衣宰楚城。
所嗟吾道薄,岂是主恩轻。
战鼓何时息,儒冠独自行。
此心多感激,相送若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