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岁月付蹉跎,世事真堪唤奈何。
诸将有谁非暮气,三公犹自作春婆。
窗前秋色黄花老,客里诗人白发多。
闻道消愁唯有酒,举杯直欲泪滂沱。
堂堂岁月付蹉跎,世事真堪唤奈何。
诸将有谁非暮气,三公犹自作春婆。
窗前秋色黄花老,客里诗人白发多。
闻道消愁唯有酒,举杯直欲泪滂沱。
这首诗以深沉的感慨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无奈与悲凉。首联“堂堂岁月付蹉跎,世事真堪唤奈何”开篇即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的深深感慨。接着,“诸将有谁非暮气,三公犹自作春婆”两句运用比喻,将“诸将”和“三公”比作暮气沉沉之人和装嫩的老者,形象地揭示了社会中某些人或事物的消极状态,暗含对现实的批判。
“窗前秋色黄花老,客里诗人白发多”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映射出人的衰老与孤独,黄花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衰败,而“白发多”则直接描绘了诗人的苍老与忧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外在的景象,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最后,“闻道消愁唯有酒,举杯直欲泪滂沱”表达了诗人试图借酒浇愁的心态,但最终却只能让泪水如江河般涌出,无法真正排解内心的痛苦。这一句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喻,暗示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面对困境时的无力与悲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和自我处境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一岁将阑矣。怅年华、挽他不住,滔滔似水。
五十馀番婪尾酒,愁类今番有几。
蜡烛也、替人流涕。
痴绝客冬逢是节,盼征轺、尚冀人来此。
浑不道,竟成雨。栖迟只为君恩耳。
宁不念、茶香笋滑,铜官故里。
今日五花沾一命,波及臣之妻子。
敢尚诉、臣饥欲死。
倘比黄花人尚在,制翟衣、寄到深闺里。
虽病也,定然起。
卧疾禅房里。问君年,才过四十,胡为如此。
人笑君同师伯齴,君只狂呼自喜。
狗窦豁、尽容卿未。
犹剩左车能决肉,更何妨、拥鼻哦经史。
石可漱,砺吾齿。青鞋且踏南山寺。
更同行、诗僧词客,善谈名理。
啖罢山厨樱笋饭,佛阁晴空漫倚。
一饱后、破除万事。
谁坐寺门閒说虎,万山松,一霎腥风起。
亟摇手,真来矣。
鹃舌啼春冷。记并州、十年飘泊,蝶侥蜂倖。
花露微蒸才抑鲊,小阁围香说饼。
闹多少、帘痕帽影。
烛底新翻杨枝曲,字斜行、写上春衣领。
只此事,君应省。江南四月残红静。
又逢君、斜阳一水,盈盈舴艋。
暂借芳园聊话旧,坐皱绿芜三径。
算聚散、来朝难定。
鸿爪那能长留住,笑繫腰、彭祖徒窥井。
一弹指,三生顷。
古镇朱仙,跃马经过,令人暗惊。
看黄尘扑面,闾阊栉比,清波极目,舟楫充盈。
南控陈桥,西通尉氏,仿佛当年古汴京。
停鞭问,怕沙冲地坼,浪齧堤平。谁何绣栱雕甍。
有庙貌巍峨市口横。
是鄂王故事,丹青未老,赵家遗恨,金铁争鸣。
三月饧箫,一天社鼓,走赛仍多旧日伧。
抠衣拜,欲题诗未许,泪满长缨。
华堂鲸吸,看群公轰饮,投琼博簺。
髣髴昆阳军马沸,屋瓦一时都坏。
画鼓千挝,银罂百罚,促数筹如虿。
人间堪唾,纷纷会掷天外。
我已閤走穷宾,关通逋客,逸出糟邱界。
愁极逢欢偏易感,莫笑迩来胡惫。
遥忆杯前,此时月下,满座傀俄态。
朝来早过,一帘酒气还在。
少日情亲,两家中表,羊车竞戏阶前。
雕虫薄技,里塾又随肩。
弹指渭阳凋谢,乌衣巷、蔓草平田。
谁能料,童时伴侣,相对两华颠。中年。
抛艾绶,柴门罨画,三径萧然。
忆相州邺下,宦迹流传。
购得铜台绣瓦,归吟写、夜雨朝烟。
残生事,酒鎗棋局,此外总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