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接武英,凤吹应鸡鸣。
月晃牙牌字,风传玉佩声。
天香飘左掖,宫漏隔西清。
不是班行迥,焉知夙夜情。
文华接武英,凤吹应鸡鸣。
月晃牙牌字,风传玉佩声。
天香飘左掖,宫漏隔西清。
不是班行迥,焉知夙夜情。
这首明代杨慎的《候朝简王舜卿》描绘了宫廷清晨的景象和诗人对王舜卿的期待。首句“文华接武英”展现了朝堂上文臣武将的相继出现,犹如接力般有序;“凤吹应鸡鸣”则以凤凰鸣叫象征吉祥,与报晓的鸡鸣相应和,渲染出早朝的庄重气氛。
“月晃牙牌字”写月光洒在官员的牙牌(身份令牌)上,字迹清晰可见,暗示着秩序井然;“风传玉佩声”则通过轻轻的玉佩声,传递出官员们的谦恭与宁静。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朝堂的寂静与尊贵。
“天香飘左掖”进一步描绘了皇宫中浓郁的香气,暗示着皇恩浩荡;“宫漏隔西清”则通过宫漏(计时器)的声音,传递出时间的流逝和对朝会的准时等待。这两句展现了皇家气象。
最后两句“不是班行迥,焉知夙夜情”,表达了诗人对王舜卿的期待,意思是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朝会,怎能体会那些日夜为国事操劳的官员们的情怀。这既是对王舜卿的赞美,也是对所有勤勉官员的敬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宫廷细节描绘了早朝的场景,寓含了对朝政的关心和对官员的敬仰之情。
清口湖尾闾,两坝东西㙲。
黄未夺淮时,全淮此东送。
后始言蓄禦,本由人操纵。
而何胶柱者,甚靳拆茭葑。
窥其意所在,重筑恐费重。
宁使涨高堰,五坝漏卮供。
高宝曷能容,下河灾可痛。
于是议出江,徒纷如聚讼。
釜底不抽薪,扬汤审何用。
悉心求其策,洪泽宜腾空。
高堰今出水,七尺五寸中。
如增至三尺,清口仍弗动。
设再增一尺,开十丈泄汹。
递长递拓宽,杀涨利应众。
奚待出五坝,而始拆倥偬。
秋汛过弗涨,收坝资禦控。
审机在专一,图便戒旁综。
有过愿分任,其功不劳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