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鞭犹忆绿云才,生面连林万锦开。
借问关穜誇绝艺,那能点笔一时该。
鸣鞭犹忆绿云才,生面连林万锦开。
借问关穜誇绝艺,那能点笔一时该。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红叶二首(其二)》。诗中以红叶为载体,描绘了秋日的美景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首句“鸣鞭犹忆绿云才”,诗人回忆起曾经策马疾驰的情景,仿佛还能听到鞭声在耳边回响,心中涌动着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生机勃勃景象的向往。“绿云”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茂密的树林如同绿色的云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次句“生面连林万锦开”,进一步展现了秋天的壮丽景色。成片的树林如同展开的万锦画卷,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秋天的树林比作万锦,强调了其色彩的丰富和壮观。
后两句“借问关穜誇绝艺,那能点笔一时该”,转而表达对技艺的赞美。诗人以“关穜”借指某种技艺或艺术表现,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高超技艺的敬佩之情。同时,“那能点笔一时该”则暗示了诗人自己虽有才华,但面对如此壮丽的秋景,也感到难以用笔墨完全捕捉其神韵,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红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技艺的追求和对自身创作能力的反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互交织,富有深意。
世变日已深,人心不如古。
狐狸向人号,鳅鳝为谁舞?
承恩喜则人,怫意怒还虎。
白日当交衢,杀人莫知禦。
官府不敢问,曲意尽摩抚。
生者半逃移,死者空尘土。
礼法徒有名,生民已无主。
矧今居官人,冰炭生肺腑。
中心为私室,藉口誇公举。
何意慕蔺廉,当面成汉楚。
事功无由成,丧乱遽如雨。
上天亦何怒,生民亦何苦?
红日将西沈,悲歌望伊吕。
惟我宗人兄,早登南宫试。
当时太极赋,可使纸价贵。
文章有馀勇,一鼓作士气。
旋收成均誉,遂发兰台秘。
迎亲来远游,禄仕见初志。
悬车不及晚,重是爱日意。
桓楹树阡表,彝鼎铭祭器。
哀荣两无忝,子道兹盖备。
昔往弗可追,今归复何亟。
江皋冠盖集,潮水舟楫驶。
能无英琼瑰,持用答嘉遗。
回首望金华,草树亦增贲。
泗河汩汩流青铜,鲁桥突兀横长虹。
惊波荡潏石斗怒,石门空洞如㢮弓。
风霜剥蚀势欲压,乱石齿齿填深洪。
南连淮楚九地厚,东导齐鲁群流通。
征商贸易百货阜,来帆去棹纷奔冲。
车轮彭鍧铎声急,马蹄蹴跃尘影红。
我游天京偶经此,一见淳俗真尧封。
扁舟胶涸守连日,欲去未去心忡忡。
嗟予行役浪自苦,飒飒吟鬓将秋蓬。
摩挲残碣讨遗迹,搔首蹢躅斜阳中。
衔杯一洗胸芥蒂,浩歌目送吴天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