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嵏山屋祗三间,得概欣看万嶂环。
无暇翻思难应接,有怀那谢一跻攀。
芬闻野卉岩边缬,响递幽泉涧底潺。
不是子西高尚辈,安能个里镇消閒。
夷嵏山屋祗三间,得概欣看万嶂环。
无暇翻思难应接,有怀那谢一跻攀。
芬闻野卉岩边缬,响递幽泉涧底潺。
不是子西高尚辈,安能个里镇消閒。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群山环抱中的简朴山房,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宁静之美。首句“夷嵏山屋祗三间”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房的朴素与小巧,暗示了其远离尘嚣的独特位置。接着,“得概欣看万嶂环”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周围壮丽山景的喜悦之情,山房虽小,却能尽览万千山峦,这种视角上的宽广与内心的满足形成鲜明对比。
“无暇翻思难应接,有怀那谢一跻攀”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绪难以捕捉,每一次登高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而诗人正是通过这些登山的经历,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里不仅体现了自然景观的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寻求精神寄托和自我超越的愿望。
接下来,“芬闻野卉岩边缬,响递幽泉涧底潺”描绘了山房周围的自然风光,野花的香气与山涧泉水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他通过感官体验,将自然界的美好转化为内心的愉悦和平静。
最后,“不是子西高尚辈,安能个里镇消閒”表达了诗人对能够在此地找到心灵栖息之所的感激之情。这里的“子西高尚辈”可能指的是那些同样追求精神高洁、向往自然宁静的人们。诗人认为,如果不是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者,自己也无法在这片山水之间找到真正的安宁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其中寻找到的精神慰藉,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对高尚生活态度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