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如泥。
五更又欲向何处,骑马出门乌夜啼。
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如泥。
五更又欲向何处,骑马出门乌夜啼。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巧妙的艺术表达。
"待得郎来月已低" 这一句通过对时间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期待与等待中的无奈。"郎"通常指的是远方的爱人或亲友,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于某人的深切渴望,而"月已低"则是夜晚时分的一个生动写照,月亮已经偏低,时间不早,但所期待的人尚未到来。
"寒暄不道醉如泥" 这句话则描绘了一种酒后的状态。"寒暄"原指寒冷的空气,这里可能借指夜晚的凉意,"不道"意味着诗人不愿提及或回忆这份寂寥,而"醉如泥"形容一种极度醉酒的状态,如同泥土一样无法动弹。这两句交织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以及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但最终依然难以逃避孤独和悲伤。
"五更又欲向何处" 这里"五更"是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的一种称呼,相当于现代的凌晨三四点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中仍旧无法平静的心境。"又欲向何处"则透露出一种无处安放、彷徨不定的情绪,是对前途迷茫和内心不安的一种写照。
"骑马出门乌夜啼"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清晰的画面:在深夜,诗人骑上马匹,走出了家门。"乌夜啼"形容的是夜晚乌鸦的叫声,这里不仅增加了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悲凉的氛围,也可能象征着一种凄清或是预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月亮、寒气、醉酒等元素的描写,传递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远方人的思念。同时,夜晚的寂寥与乌鸦的啼叫,也烘托出了一种孤独与不安的情绪,是李商隐情感深邃、艺术精湛的体现。
休恨无山,小栏外、略借江南眉色。
何况山在,人家梯青唤双屐。
吹不断、风前笑语,怕惊起、退红帘隙。
古堞飞帆,平林指塔,春望无力。
旧知己、觞送花迎,画歌舞屏间未头白。
谁道琵琶才掐,剩康家陈迹。
豪气被、萧萧草树,甚曳裾、有此狂客。
为问天畔归鸿,远愁衔得。
客怀偏恨秋阴,故遮一半阑干影。
蛬欺人独,鹊欺书滞,何曾惯听。
叠叠吴云,迢迢楚水,悠悠醒枕。
漫寻思那日,门前银浦,不抵似、关山永。
凝立风帘露井。可能拌、参差簧冷。
飘零愁发,萧条长铗,无言自领。
楼月斜初,篝烟清后,旧家标韵。
又新凉陡起,添衣时候,作西窗暝。
玉筋留痕,冰壶蘸影,冷光微映帘押。
幽丛浅绿,比蕉心差狭。
看露下、素萼开才,讶云外、瑶姬来霎。
搔头小、吹堕碧栏,幻成香荚。麝熏围匼匝。
正拜月妆成,叶底争掐。个人纤媚,傍兰云低插。
爱一缕、香逗秋衾,正半夜、梦回凉榻。
清韵足,沈水罢添睡鸭。
朱明牖户,是罗浮西麓。地道潜通到句曲。
羽人家石上,掩映楼台,花木里、往来浮丘伯叔。
稚川曾此住,丹井珊瑚,流出泉声似哀玉。
社事待重开,士女西园,金钱掷、大家丝竹。
笑白发、毵毵上头来,却不少诗仙,暮年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