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树不画根,画兰不画土。
谁说郑所南,不及王炎午。
画树不画根,画兰不画土。
谁说郑所南,不及王炎午。
此诗《郑所南》由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通过对比“画树不画根,画兰不画土”这一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对郑所南(郑思肖)艺术风格的独特见解。
“画树不画根”,意味着在绘画时,通常会省略树木的根部,因为根部往往埋藏于地下,不易直接观察和描绘。这种处理方式,既简化了画面,又赋予了树木更为飘逸、灵动的形象。而“画兰不画土”,则是指兰花的画作中,通常不会特意强调土壤背景,而是通过兰花的姿态、色彩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高雅脱俗的意境。
通过这两句诗,洪亮吉将郑所南的艺术特点与传统绘画技法进行了对比,暗示郑所南在艺术创作上有着独到之处。接着,“谁说郑所南,不及王炎午”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郑所南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同时也暗含着对王炎午艺术水平的质疑或比较,进一步突出了郑所南在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洪亮吉对于艺术创新与传统技法融合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郑所南艺术风格的赞赏与推崇,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艺术哲学思考。
我尝军中行,从知军中乐。
高牙大纛启征途,风云随护中军幕。
千乘万骑指顾间,环而居之乃城郭。
五更觱篥吹一声,旄头惊向天边落。
捷书日夜报天子,亲笔敕书加宠渥。
刲羊宰牛饷壮士,万岁欢呼震山岳。
大旆悠扬锦万里,从伶窈窕花千萼。
男儿堕地志四方,蓬矢桑弧为有托。
遭逢主圣得臣贤,风顺鸿毛易寥廓。
只今诏檄登大府,鸷鸟之中瞻一鹗。
渭城且莫唱阳关,举杯为赋军中乐。
放轻桡,青山静处,一江春水初暖。
沙痕渐没潮痕长,几尺芦芽短短,萍影断。
看一线、拖来鸭脚红欲软。绿随波转。
正浴向花间,偶闻人语,惊起自相唤。
江乡好,无数渔梁蟹簖。此生清梦谁管。
夕阳细雨持竿出,一霎阑阴聚满。
谁是伴,惜少个、红裙弄水船头惯。闲寻画卷。
算买屋移家,栽菱种茨,便我也都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