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邀夜半撤金莲,蓬阁投簪未暮年。
谁使山中间宰相,自知林下即神仙。
芸香好护书三万,石冻常消斗十千。
犹记城西相送日,杨花飞雪断桥边。
曾邀夜半撤金莲,蓬阁投簪未暮年。
谁使山中间宰相,自知林下即神仙。
芸香好护书三万,石冻常消斗十千。
犹记城西相送日,杨花飞雪断桥边。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吴焯写给朱竹垞太史的一首赠别诗。首句“曾邀夜半撤金莲”描绘了一幅深夜读书的场景,似乎是在回忆与朱竹垞共度的学术之夜,撤去华灯,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次句“蓬阁投簪未暮年”表达了对友人未老的羡慕,暗示了朱竹垞在学术上仍有很高的成就和广阔的前景。
第三句“谁使山间作宰相”巧妙地赞美了朱竹垞的才华,即使身处山林之中也能有宰相般的影响力。第四句“自知林下即神仙”进一步肯定了朱竹垞超凡脱俗的品格,视学问为隐逸生活的乐趣,视自己为神仙般的人物。
第五句“芸香好护书三万”运用典故,芸香可以驱虫,保护书籍,暗指朱竹垞藏书丰富,学问渊博。最后一句“石冻常消斗十千”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友情深厚,即使寒冬时节,也如斗酒般温暖人心。
结尾“犹记城西相送日,杨花飞雪断桥边”则以景结情,回忆起两人分别时的景象,杨花纷飞,雪花飘落,断桥边的离别画面显得格外凄美,寓含了深深的惜别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吴焯对朱竹垞的敬仰和深厚的友谊。
吾生自笑,近名山百里,却无游福。
遇兴尽时常径返,性似蠢禽痴鹿。
今夜清光,剑池明月,波冷珠堪掬。
披襟藉草,坐来豁尽心目。
回首悟石轩前,生公片石,突兀云根矗。
多少兴亡看过了,看到湘裙十幅。
侬本狂夫,君真老辈,相对空亭曲。
添成三个,荒坟鬼号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