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烛三条,冻梅一树。月痕窗外徐徐去。
落灯天似晚秋寒,病春人卧消魂处。
拨火香残,弹丝调苦。客愁央及啼鸦诉。
梦中寻梦几时醒,小桥流水东风路。
短烛三条,冻梅一树。月痕窗外徐徐去。
落灯天似晚秋寒,病春人卧消魂处。
拨火香残,弹丝调苦。客愁央及啼鸦诉。
梦中寻梦几时醒,小桥流水东风路。
这首《踏莎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夜思乡的画面。开篇“短烛三条,冻梅一树”,简练而生动地勾勒出冬夜室内烛光微弱,室外梅树冰霜覆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月痕窗外徐徐去”,月亮缓缓移动,映照在窗上,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静止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时间的厚重感。
“落灯天似晚秋寒,病春人卧消魂处”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落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仿佛是晚秋的寒意,让人感到身心俱疲。病春之人,或许是因为季节更替带来的身体不适,或是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卧床不起,感受着难以言喻的痛苦与孤独。
“拨火香残,弹丝调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拨动炉火,香气渐散,弹奏琴弦,曲调哀伤,这些动作与情感的表达相呼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立体,也更加触动人心。
“客愁央及啼鸦诉”一句,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客居他乡的愁绪,与乌鸦的啼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共鸣,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实的隐喻。
最后,“梦中寻梦几时醒,小桥流水东风路”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憧憬。在梦与现实之间徘徊,寻找着心灵的归宿,小桥流水、东风轻拂的画面,既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在冬夜中的孤独、思念与对未来的渴望,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川光郁初霁,野航恰受客。
天空断雁哀,水落寒沙积。
绝峡响飞泉,飘飖疋练白。
凉叶不禁霜,枫林还槭槭。
辍棹湖之阴,突兀见瑶碧。
恍疑太始雪,拔地起百尺。
登眺极人目,了了晰阡陌。
胡为水穷处,乃有此奇石。
昔闻避地者,于焉卜其宅。
爱兹云木秀,重以岩潭僻。
靡旦匪兰桡,或时仍柘屐。
遗咏蚀苔纹,风流已陈迹。
高躅杳难攀,我来徒惋惜。
商飙增暮寒,旨酒若为适。
兴尽鼓柁归,沧浪黯将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