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把庭华类此身,庭华落后更逢春。
此身一往知何处,三界茫茫愁杀人。
休把庭华类此身,庭华落后更逢春。
此身一往知何处,三界茫茫愁杀人。
这首诗以“偈”为形式,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以“休把庭华类此身”开篇,将庭中之花与自身进行对比,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庭花虽美,却终会凋谢,而人的一生更是如此,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变化。
“庭华落后更逢春”一句,描绘了即使在花朵凋零之后,春天依然会到来,象征着生命中的低谷过后总有希望和新生。然而,“此身一往知何处”,则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迷茫与不确定感,强调了个体在广阔世界中的渺小与孤独。
“三界茫茫愁杀人”则是对人生困境的直接抒发,三界指的是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代表了人生的种种苦难与束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痛苦与困惑的深切感受,以及对解脱与超越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自省,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以及对未知的恐惧与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终极问题的追问。
昔我过此屋,四壁蔽莫窥。
屋外何所有,榛草连污池。
今我重来过,壁去檐竹垂。
榛草既除屏,洿池出涟漪。
檐前复何有,江上山参差。
山穷望不穷,所恨眼力遗。
主人要命名,名汎境不随。
昔闇今则廓,曰廓咸谓宜。
慨兹一室尔,系在治不治。
除昏与致明,可不念已为。
游焉且息焉,舍斯复何斯。
岂惟君是规,我亦因得师。
岁事有丰俭,民情关悴荣。
蓄储虽具数,郡邑颇空名。
为国深存虑,劳公作是行。
违离频领引,邂逅复心倾。
有志空前躅,无成愧此生。
匆匆还进棹,草草仅班荆。
对雨埙篪句,看云手足情。
千林唤归去,一雨劝催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