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乡山路未真,篝灯起坐独伤神。
天心肯傍微阳转,物色从争朔气新。
久客爱听初减漏,唤班羞作未归人。
江南两地俱愁寂,总向天涯话病身。
一枕乡山路未真,篝灯起坐独伤神。
天心肯傍微阳转,物色从争朔气新。
久客爱听初减漏,唤班羞作未归人。
江南两地俱愁寂,总向天涯话病身。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长至夜起坐忆家》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孤寂之感。首句“一枕乡山路未真”,以梦境中的山路象征思乡之情,暗示诗人尚未完全脱离故乡的思绪。次句“篝灯起坐独伤神”则通过篝火照明和独自起身的动作,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第三句“天心肯傍微阳转”,运用拟人手法,将天意比作人心,表达希望天意能随着微弱的阳光而转向对回家的渴望。第四句“物色从争朔气新”,进一步借景抒情,描述万物在寒冷的朔风中更新,反衬自己长久在外的落寞。
第五句“久客爱听初减漏”,写诗人作为久居他乡的游子,特别喜欢倾听夜晚的滴漏声,这声音仿佛在提醒他时光流逝,更增思乡之情。最后一句“江南两地俱愁寂,总向天涯话病身”,揭示了诗人与远方亲人的共同心境——两地相隔,都在天涯海角诉说着各自的病态和愁苦,情感深沉而感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长夜难眠时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人生的漂泊之感。
迢迢仆马西南出,行到山庄刚落日。
绕屋更无竹与松,满园惟有芋和栗。
缭垣独舍鲜邻居,上下数间皆斗室。
除尘解橐理明灯,始馀隙地堪容膝。
芦帘草阁壁泥涂,竹榻槿篱户蓬荜。
村中夜静绝更筹,床下秋深鸣蟋蟀。
频频转侧梦难成,惝恍中心如有失。
忽听阶前飞雨骤,重闻屋角迅雷疾。
狂涛汹涌势澎訇,万马争奔声怒叱。
排山倒海震撼来,四体摇摇心胆慄。
照户方惊熌电光,破窗更讶飓风䬆。
此时枕簟一齐冰,陋屋难将风窦窒。
拥衾不敢偶伸头,满屋昏昏黑如漆。
可怜旅舍本凄凉,那堪风雨增萧瑟。
簇柳遮鸦,澄波浴鹭,长堤远照还明。
望烟芜款款,尽一片车声。
渐迢递、轻烟散尽,晚天山色,飞入重城。
趁绿阴如水,曲阑西阁同登。
眼前风景,算沧桑、一霎难凭。
便燕麦词工,莺花讯老,苦雨谁应。
卧看浮云点点,倚画阑、慵赋新晴。
甚渔舟唱晚,蘋波秋意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