舴艋舟轻暖欲酣,鸬鹚杓重老何堪。
风霜两鬓五十五,杨柳几番三月三。
禊帖又逢今癸丑,兰亭仍是旧东南。
死生政亦寻常事,却笑诸贤苦未谙。
舴艋舟轻暖欲酣,鸬鹚杓重老何堪。
风霜两鬓五十五,杨柳几番三月三。
禊帖又逢今癸丑,兰亭仍是旧东南。
死生政亦寻常事,却笑诸贤苦未谙。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开篇“舴艋舟轻暖欲酣,鸬鹚杓重老何堪”两句,通过对船只和水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春日里悠然自得的情景。舴艋舟轻盈而温暖,似乎随时都可能醉入佳境,而鸬鹚(一种水鸟)的叫声则显得沉重且年迈,如同老者般的叹息。
接着,“风霜两鬓五十五,杨柳几番三月三”两句,诗人提及自己的年龄和季节。五十五岁的诗人头发已经被寒风霜冻染白,而春天的杨柳也经历了多次生长与凋零。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也是对自然更迭变化的感慨。
“禊帖又逢今癸丑,兰亭仍是旧东南”两句,诗人提到了特定的日子——禊日(夏至后的第五个戊日),以及他所在的兰亭依旧保持着往昔的面貌。这里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转和空间恒久的感悟。
最后,“死生政亦寻常事,却笑诸贤苦未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起伏的一种超然态度。他认为生与死乃是平常之事,而那些还在世俗纷争中挣扎的人们,却往往对这份本该达观的哲理视而不见,实属可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空间的一种深刻理解和超脱态度。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