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俞从栾子,宁畏大戮施。
栾布事梁王,冒险犹陈词。
古人守节义,岂在崇与庳。
意定蹈汤火,志明羞诡随。
宁为白璧碎,不作脂与韦。
宁为钝剑折,不作钩与锥。
彼视富且贵,草芥奚足为。
正气日沦丧,功名始多岐。
射利等趋市,廉耻弃如遗。
虽有首阳薇,莫疗夷齐饥。
荆卿与灌夫,末路未可嗤。
辛俞从栾子,宁畏大戮施。
栾布事梁王,冒险犹陈词。
古人守节义,岂在崇与庳。
意定蹈汤火,志明羞诡随。
宁为白璧碎,不作脂与韦。
宁为钝剑折,不作钩与锥。
彼视富且贵,草芥奚足为。
正气日沦丧,功名始多岐。
射利等趋市,廉耻弃如遗。
虽有首阳薇,莫疗夷齐饥。
荆卿与灌夫,末路未可嗤。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石宝所作的《杂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通过对比古代坚守节义之人的行为与现代社会追逐利益、忽视廉耻的现象,表达了对正气沦丧、功名歧途的忧虑。
首句“辛俞从栾子,宁畏大戮施”,以古代忠臣辛俞追随栾子,即使面临死刑也不畏惧为例,赞扬了古代士人坚守节义的精神。接着,“栾布事梁王,冒险犹陈词”进一步强调了即使面对生死考验,也要坚持正义和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古人守节义,岂在崇与庳”,指出古代士人追求的节义并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内心的坚定。接下来的“意定蹈汤火,志明羞诡随”表达了即使身处险境,也应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不随波逐流。
“宁为白璧碎,不作脂与韦”、“宁为钝剑折,不作钩与锥”这两句通过比喻,强调了宁愿牺牲个人利益,也不愿放弃原则和尊严。最后,“彼视富且贵,草芥奚足为”批评了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将财富和地位视为一切的价值观,认为这种态度如同对待草芥一样轻视了真正的价值。
“正气日沦丧,功名始多岐”指出正直之气正在逐渐消失,人们在追求功名时的道路变得复杂多变。接下来的“射利等趋市,廉耻弃如遗”直接批判了现代社会中为了利益不惜一切手段的行为,以及人们对廉耻观念的漠视。
“虽有首阳薇,莫疗夷齐饥”引用了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拒绝吃周朝的粮食的故事,表达了对当前社会中缺乏真正道德标准的担忧。最后,“荆卿与灌夫,末路未可嗤”通过对比古代英雄荆轲和灌夫的结局,提醒人们即使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也不能轻易嘲笑那些坚守原则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深刻揭示了正气衰微、道德沦丧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恢复传统美德、坚守节义的呼唤。
尘土西风,便无限、凄凉行色。
还记取、明朝应恨,今宵轻别。
珠泪争垂华烛暗,雁行中断哀筝切。
看扁舟、幸自涩清溪,休催发。白首路,长亭仄。
千树柳,千丝结。怕行人西去,棹歌声阕。
黄卷莫教诗酒污,玉阶不信仙凡隔。
但从今、伴我又随君,佳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