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破锦囊结,红裙斜踏清明节。
无言不作子规啼,犹带子规口中血。
东风吹破锦囊结,红裙斜踏清明节。
无言不作子规啼,犹带子规口中血。
这首诗以“杜鹃花词”为题,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诗中描绘了杜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绽放的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哀愁情感。
首句“东风吹破锦囊结”,以“东风”象征温暖和煦的春风吹开束缚,暗喻杜鹃花在春天的召唤下破土而出,绽放生机。这里将杜鹃花比作“锦囊结”,形象地描绘出花朵的娇嫩与繁复之美。
接着,“红裙斜踏清明节”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杜鹃花比作女子的红裙,在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里,斜踏于大地之上,既展现了杜鹃花在春日里的勃勃生机,也暗示了其与季节更替、生命轮回之间的联系。
“无言不作子规啼,犹带子规口中血”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子规鸟是杜鹃花的象征,其啼声凄厉,常被用来表达哀愁之情。此句通过子规鸟的啼叫,不仅渲染了杜鹃花生长环境的凄美,还寄托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犹带子规口中血”这一细节,更是增强了诗歌的悲壮色彩,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感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杜鹃花及其相关意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卞山幽石产奇璞,荆人至死采不著。
何人琢枕持赠君,片片桃花开未落。
剑工见兮可为剑,玉工辨兮知非石。
至宝繇来览者稀,今君独鉴应欲惜。
何辞售与章天真,幸得提携近玉人。
可中弃置君不顾,天生秀色徒璘玢。
四座喧喧争目悦,巧过造化称一绝。
莫言昨日因错磨,看取从来无点缺。
六月江南暑未阑,一尺花冰试枕看。
高窗正午风飒变,室中不减春天寒。
主人所重重枕德,文章外饰徒相惑。
更有坚贞不易心,与君天下为士则。
望祀崇周典,皇华出汉庭。
紫泥颁会计,玄酒荐芳馨。
圣虑多虔肃,斋心合至灵。
占祥刊史竹,筮日数尧蓂。
礼秩加新命,朝章笃理刑。
敷诚通北阙,遗爱在南亭。
苕水思曾泛,矶山忆重经。
清风门客仰,佳颂国人听。
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
春郊回驷牡,遥识故林青。
一身赍万卷,编室寄烟萝。
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
吟诗山响荅,泛瑟竹声和。
鹤板求儒术,深居意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