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行过暗怆神,同来况尽异乡人。
日光独照黄金地,天意还留紫塞春。
岭徼十年花是梦,江南六代锦成尘。
可怜对此浑多泪,不道空门泪亦频。
竹杖行过暗怆神,同来况尽异乡人。
日光独照黄金地,天意还留紫塞春。
岭徼十年花是梦,江南六代锦成尘。
可怜对此浑多泪,不道空门泪亦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异乡寺庙中观赏花景的情境,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竹杖行过暗怆神,同来况尽异乡人。”以“竹杖”开篇,暗示了行者的孤独与坚韧,同时也点出了“暗怆神”的情感状态,即内心的哀伤与感慨。接着,“同来况尽异乡人”则表达了在异乡遇到朋友的复杂心情,既有相聚的喜悦,也有对故乡的思念。
颔联“日光独照黄金地,天意还留紫塞春。”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日光”与“黄金地”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温暖而辉煌的景象,仿佛是天意在异乡给予的安慰。而“紫塞春”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暗示了即使身处异乡,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活力。
颈联“岭徼十年花是梦,江南六代锦成尘。”将时间与空间的跨度拉长,通过“岭徼”与“江南”的对比,以及“十年”与“六代”的时间跨度,展现了岁月流转与历史变迁的沧桑感。这里的“花是梦”与“锦成尘”分别代表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消逝,引发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尾联“可怜对此浑多泪,不道空门泪亦频。”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特别是“空门”一词,既可能指佛教中的“空门”,也可能暗含对人生虚幻与空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异乡生活、自然美景、时间流逝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放翁久矣无此客,闯户儿童皆动色。
寒泉不食人暍死,素绠银瓶我心恻。
千金易得一士难,晚途淹泊眼愈寒。
岂知一旦乃见子,杰语豪笔无僧酸。
门前清溪天作底,细细风吹縠纹起。
倚栏一笑谁得知,爱子数诗如此水。
江湖安得常相从,浩歌相踏卧短篷。
功名渠自有人了,留我镜中双颊红。
怪藤十围蔽白日,老木千尺干青霄。
水泛戛滩竹作舫,陆行跨空绳系桥。
阴阴古屋精灵语,惨惨江云蛟鳄骄。
吾道非耶行至此,诸公正散紫宸朝。
黄公天下士,遇主绍熙年。
议论前修似,声名九牧传。
巨舟夷险济,拱璧始终全。
勇退先诸老,荣归总十连。
旌旄照关路,冠盖盛离筵。
内阁恩光重,宸毫墨色鲜。
任方分斧钺,归即珥貂蝉。
病叟难为别,临期一怅然。
镜中老翁谁,非复少年我。
诵书如布谷,拈出无一可。
又非富贵逼,弃去自不果。
无功博一饱,有罪当万坐。
老境最堪笑,作计日益左。
正似鸠拙巢,不及蚕自裹。
霜寒衣未赎,瑟缩附残火。
作诗数十年,所得良琐琐。
弱松困蔓缠,何日见磊砢。
洞庭可远游,秋风思捩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