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鸬鹚》
《观鸬鹚》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古风

渔翁手撚一竿竹,和烟夜傍鸬鹚宿。

编橛为槎水面浮,朝放鸬鹚下沙洲。

鸬鹚渺渺随波去,渔翁却立在槎头。

沙浅日明鱼出曝,呼群引类相追逐。

大鱼背负小鱼衔,总得鱼来不入腹。

渔翁袖手鱼满筐,鸬鹚水底为谁忙。

儿童但笑鸬鹚拙,我独临流暗自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渔翁与鸬鹚捕鱼的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首句“渔翁手撚一竿竹”,简练地勾勒出渔翁手持竹竿的形象,一个“撚”字,生动地表现了渔翁熟练的动作。接着,“和烟夜傍鸬鹚宿”,夜晚,渔翁与鸬鹚相伴而眠,画面宁静而和谐。渔翁以竹竿为伴,鸬鹚则成为他的伙伴,共同度过夜晚。

“编橛为槎水面浮,朝放鸬鹚下沙洲。”渔翁将木桩编成筏子,早晨将鸬鹚放至沙洲,准备开始一天的捕鱼活动。这一过程既体现了渔翁的智慧,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鸬鹚渺渺随波去,渔翁却立在槎头。”鸬鹚随着波浪漂向远方,而渔翁则稳稳地站在筏子前端,等待着鸬鹚捕获鱼儿的那一刻。这种静与动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

“沙浅日明鱼出曝,呼群引类相追逐。”当沙洲上的鱼儿因阳光照射而露出水面时,鸬鹚们便开始追逐捕食,场面热闹非凡。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渔翁与鸬鹚默契的合作。

“大鱼背负小鱼衔,总得鱼来不入腹。”大鱼背着小鱼,似乎在展示自己的战利品,但最终这些鱼都未能进入渔翁的筐中,暗示了捕鱼的艰辛与不易。

“渔翁袖手鱼满筐,鸬鹚水底为谁忙。”渔翁袖手旁观,但鱼筐已满,鸬鹚在水底忙碌,却似乎只为渔翁服务。这既是对渔翁辛勤劳动的肯定,也是对鸬鹚辛劳付出的赞美。

“儿童但笑鸬鹚拙,我独临流暗自伤。”孩子们看到鸬鹚捕鱼的方式可能觉得笨拙,而诗人却在河边默默感慨,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渔翁与鸬鹚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既有对劳动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避暑山中十咏·其六煎茶

爱尔紫团茗,来烹玉井泉。

茗分樵岭远,泉出越山鲜。

一歃消烦渴,千方亦浪传。

茶经看独卧,品制得新诠。

(0)

挽霍渭崖五首·其五

宝鸭池边芳草凄,翳门关外半斜晖。

独怜华表孤高鹤,不共樵云一队归。

(0)

月夜泛舟同伦右溪赋

歧浦乱相迷,萧深古瀼西。

露寒明月港,风簇落花堤。

醉影疑行镜,残更已报鸡。

君应怜谬误,吾欲竟幽栖。

(0)

灵洲和方棠陵韵

坡翁曾著迹,吾子复登楼。

今古栖贤地,江山增胜流。

落日闲千舸,长鳌锁万牛。

即看康世志,宁作异乡愁。

(0)

山中秋夜感兴·其十七

此心通道更无穷,休咎由来应不诬。

此学千年多不讲,却从悬想着功夫。

(0)

山中秋夜感兴·其十一

八百僧同了性缘,谁知行者得心传。

当时若解真空幻,碓下应须出圣贤。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