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觉凌云到宝冠,能张古塔上飞泉。
普门罗汉石门里,瑞鹿华岩天柱边。
古洞灵峰真际并,灵岩霞嶂净名连。
石梁不与双峰远,十八精蓝绕雁巅。
本觉凌云到宝冠,能张古塔上飞泉。
普门罗汉石门里,瑞鹿华岩天柱边。
古洞灵峰真际并,灵岩霞嶂净名连。
石梁不与双峰远,十八精蓝绕雁巅。
这首诗描绘了雁山十八寺的壮丽景象和深厚禅意。诗人以“本觉凌云到宝冠”开篇,巧妙地将寺庙的高耸与佛教的崇高境界相联系,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能张古塔上飞泉”,通过动态的描写,赋予古塔以生命力,仿佛泉水从塔顶飞泻而下,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神秘感。
“普门罗汉石门里,瑞鹿华岩天柱边”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罗汉与瑞鹿置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既展现了佛门的庄严与祥和,又融入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古洞灵峰真际并,灵岩霞嶂净名连”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古洞、灵峰、灵岩、霞嶂等自然景观与佛教的清净之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净化的氛围。
最后,“石梁不与双峰远,十八精蓝绕雁巅”以石梁连接双峰,象征着佛法的连贯与深远,同时,十八座寺庙环绕雁山之巅,不仅描绘了雁山十八寺的壮观布局,也寓意着佛法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雁山十八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雁山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佛法之间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直钩不钓鱼,方轨不炙毂。
即物具通识,遇合以我卜。
往蹇悔乃迟,慎始保初服。
因不失其亲,乖或承大僇。
独怜可宗者,如玉嗟碌碌。
所以独行士,果哉委沟渎。
沟渎良亦宜,亲老缺饘粥。
礼食权重轻,回面聊自鬻。
呼则应马牛,与不耻嘑蹴。
准古奉檄欢,斯意可歌哭。
自从秦汉来,阡陌开井牧。
士鲜禄代耕,求饱难半菽。
况士贱且多,夜光混鱼目。
习轻厌众嚣,奚辨鹄与鹜。
只尺蔽奇士,泥涂困匍匐。
文也少孤贫,此味尝最熟。
君况嗟我同,感我额频蹙。
恭闻下明诏,遗书采幽谷。
经术首所崇,激劝醒迷复。
君子应时须,学也中有禄。
不干亦不矫,吾道惟自淑。
方今岁将周,梅蕊巳簇簇。
春江待君归,天上舟行速。
《赠汪容甫》【清·郑虎文】直钩不钓鱼,方轨不炙毂。即物具通识,遇合以我卜。往蹇悔乃迟,慎始保初服。因不失其亲,乖或承大僇。独怜可宗者,如玉嗟碌碌。所以独行士,果哉委沟渎。沟渎良亦宜,亲老缺饘粥。礼食权重轻,回面聊自鬻。呼则应马牛,与不耻嘑蹴。准古奉檄欢,斯意可歌哭。自从秦汉来,阡陌开井牧。士鲜禄代耕,求饱难半菽。况士贱且多,夜光混鱼目。习轻厌众嚣,奚辨鹄与鹜。只尺蔽奇士,泥涂困匍匐。文也少孤贫,此味尝最熟。君况嗟我同,感我额频蹙。恭闻下明诏,遗书采幽谷。经术首所崇,激劝醒迷复。君子应时须,学也中有禄。不干亦不矫,吾道惟自淑。方今岁将周,梅蕊巳簇簇。春江待君归,天上舟行速。
https://shici.929r.com/shici/pQSN1HTrV.html
山鸟鸣时漏阳光,开门微闻草木香。
僧厨啜粥趣从者,腰舆坐我犹胡床。
左旋右绕入深绿,日黯微见云飞扬。
麦田下睇可万尺,沿山取径遵羊肠。
蓦然舆幔策策动,虽不颠坠仍仓皇。
生平未敢据人上,即虞媢嫉生谤伤。
翠微偶尔蹑高顶,取忌风伯施权强。
跨危涉险听之去,舆夫剽乃逾风樯。
阑干宛宛出林麓,榱桷一一施丹黄。
沿陂杂树乱柯干,抱山飞阁成桥梁。
盛罢得息亦佳事,垂杨作态欹禅房。
沧趣老人感前迹,三十年事悲衰凉。
风停茶罢雨亦止,题名涴墨污僧墙。
深谷立龙爪矛戟,风雨电雷汹拒格。
电归雷散自吟风,韵八箫韶殷山泽。
有脂不流作虎魄,反真凝髓成霜白。
一朝劫至遭樵斤,持与市人呼作石。
梅子怀玉披褐衣,弄印成刓自诧希。
嗟余秃颠眊视微,取广多识朝扣扉。
脩短较石焉敢几,万物出机还入机,狡猾变化奚是非。
走昔少年时,志尚在狂狷。
希阔古哲人,奋学乃所愿。
北渡超大河,遇子燕山甸。
谓我如草木,臭味吾同荐。
步登昭王台,滹沱荡南面。
塞上来惊风,白日色俱变。
慷慨和悲歌,流俗颇笑讪。
从此别春明,三年乃一见。
相见复奔驰,岂不伤贫贱。
今年访子居,淮堤绿杨遍。
红镫照故人,洗盏复相劝。
谁言壮士怀,不如儿女恋。
感旧默伤怀,日月几宾饯。
借问此何时,夏屋飞乳燕。
嗟吾倦远游,明朝返乡县。
身世如萍波,茫茫孰先辨。
惟惭志业衰,如何答深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