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昔少年时,志尚在狂狷。
希阔古哲人,奋学乃所愿。
北渡超大河,遇子燕山甸。
谓我如草木,臭味吾同荐。
步登昭王台,滹沱荡南面。
塞上来惊风,白日色俱变。
慷慨和悲歌,流俗颇笑讪。
从此别春明,三年乃一见。
相见复奔驰,岂不伤贫贱。
今年访子居,淮堤绿杨遍。
红镫照故人,洗盏复相劝。
谁言壮士怀,不如儿女恋。
感旧默伤怀,日月几宾饯。
借问此何时,夏屋飞乳燕。
嗟吾倦远游,明朝返乡县。
身世如萍波,茫茫孰先辨。
惟惭志业衰,如何答深眷。
走昔少年时,志尚在狂狷。
希阔古哲人,奋学乃所愿。
北渡超大河,遇子燕山甸。
谓我如草木,臭味吾同荐。
步登昭王台,滹沱荡南面。
塞上来惊风,白日色俱变。
慷慨和悲歌,流俗颇笑讪。
从此别春明,三年乃一见。
相见复奔驰,岂不伤贫贱。
今年访子居,淮堤绿杨遍。
红镫照故人,洗盏复相劝。
谁言壮士怀,不如儿女恋。
感旧默伤怀,日月几宾饯。
借问此何时,夏屋飞乳燕。
嗟吾倦远游,明朝返乡县。
身世如萍波,茫茫孰先辨。
惟惭志业衰,如何答深眷。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的《赠侍潞川》。全诗以回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境遇变化的感慨。
首句“走昔少年时”,诗人回忆起往昔青涩年华,那时的志向高远,心怀狂狷之气,渴望像古代贤哲那样,通过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接着,“北渡超大河,遇子燕山甸”描述了与友人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之情。
“谓我如草木,臭味吾同荐”一句,表明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如同草木一般,共同分享着生活的酸甜苦辣。随后,“步登昭王台,滹沱荡南面”描绘了两人一同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友情的珍惜。
“塞上来惊风,白日色俱变”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接下来,“慷慨和悲歌,流俗颇笑讪”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豪迈与无奈,以及社会上对他行为的不解与嘲笑。
“从此别春明,三年乃一见”道出了分别后的思念与期待,三年的漫长等待,让相聚显得尤为珍贵。“相见复奔驰,岂不伤贫贱”表达了对贫贱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深深依恋。
最后,“今年访子居,淮堤绿杨遍”描绘了再次相见的场景,绿杨成荫,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红镫照故人,洗盏复相劝”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即使生活贫困,也愿意为彼此举杯庆祝。
“谁言壮士怀,不如儿女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认为真正的感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感旧默伤怀,日月几宾饯”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借问此何时,夏屋飞乳燕”以季节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同时预示着新的开始。“嗟吾倦远游,明朝返乡县”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规划。“身世如萍波,茫茫孰先辨”则以水中的浮萍比喻人生,表达了对命运的迷茫与探索。“惟惭志业衰,如何答深眷”则是对自身志向与事业的反思,以及对朋友深厚情感的回应。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