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秀山前白昼阴,粤王台上独登临。
城迷睥睨云烟响,殿敛罘罳薜荔深。
汉将岂能留甲帐,淮夷那复赂南金。
英雄事业终难料,啸向春风任陆沉。
粤秀山前白昼阴,粤王台上独登临。
城迷睥睨云烟响,殿敛罘罳薜荔深。
汉将岂能留甲帐,淮夷那复赂南金。
英雄事业终难料,啸向春风任陆沉。
此诗《粤台怀古》由明代诗人陶益所作,描绘了对粤秀山与粤王台的追思与感慨。首句“粤秀山前白昼阴”,以白昼之阴暗起笔,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时间的流逝感,暗示着古迹的沧桑与岁月的沉淀。接着,“粤王台上独登临”一句,点明了诗人独自登台的情景,既表现了其孤高的情怀,也暗示了历史人物的孤独与寂寞。
“城迷睥睨云烟响,殿敛罘罳薜荔深”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建筑的雄伟与神秘。城墙上睥睨的声响,仿佛是历史的回音;殿内薜荔的深深覆盖,象征着时间的侵蚀与历史的痕迹。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象,更蕴含了对过往辉煌与衰败的深刻思考。
“汉将岂能留甲帐,淮夷那复赂南金”则转入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汉将无法留下甲帐,意味着英雄的功业难以永存;淮夷不再贿赂南金,则暗示了权力与利益的变幻无常。这两句揭示了历史中英雄与权力的局限性,以及世事的无常。
最后,“英雄事业终难料,啸向春风任陆沉”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无奈。英雄的事业最终难以预料,只能在春风中放声长啸,任凭时光流转,一切归于沉寂。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对粤秀山与粤王台的怀古,展现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英雄与权力的辩证理解,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溪山四时好,秋夜气更清。
月色终岁佳,秋天光愈明。
此意孰能写,惟有丝桐声。
一弹山在眼,再弹溪在目。
溪静水粼粼,山遥峰矗矗。
慢声生旷怀,幽韵蕴高躅。
或如临大壑,松风卷波涛。
或如坐深岩,石泉鸣琼瑶。
或如邻古寺,云外吼蒲牢。
阴崖转长林,仄径凌绝巘。
天风缥缈回,泛声三数点。
夜深露叶光,水天交飐闪。
如观荆浩图,如读谢庄赋。
年衰倦登临,体弱愁风露。
间窗时一挥,悠然惬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