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粤台怀古》
《粤台怀古》全文
明 / 陶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粤秀山前白昼阴,粤王台上独登临。

城迷睥睨云烟响,殿敛罘罳薜荔深。

汉将岂能留甲帐,淮夷那复赂南金。

英雄事业终难料,啸向春风任陆沉。

(0)
鉴赏

此诗《粤台怀古》由明代诗人陶益所作,描绘了对粤秀山与粤王台的追思与感慨。首句“粤秀山前白昼阴”,以白昼之阴暗起笔,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时间的流逝感,暗示着古迹的沧桑与岁月的沉淀。接着,“粤王台上独登临”一句,点明了诗人独自登台的情景,既表现了其孤高的情怀,也暗示了历史人物的孤独与寂寞。

“城迷睥睨云烟响,殿敛罘罳薜荔深”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建筑的雄伟与神秘。城墙上睥睨的声响,仿佛是历史的回音;殿内薜荔的深深覆盖,象征着时间的侵蚀与历史的痕迹。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象,更蕴含了对过往辉煌与衰败的深刻思考。

“汉将岂能留甲帐,淮夷那复赂南金”则转入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汉将无法留下甲帐,意味着英雄的功业难以永存;淮夷不再贿赂南金,则暗示了权力与利益的变幻无常。这两句揭示了历史中英雄与权力的局限性,以及世事的无常。

最后,“英雄事业终难料,啸向春风任陆沉”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无奈。英雄的事业最终难以预料,只能在春风中放声长啸,任凭时光流转,一切归于沉寂。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对粤秀山与粤王台的怀古,展现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英雄与权力的辩证理解,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陶益

陶益
朝代:明

陶益(一五二○?—一六○○?),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猜你喜欢

闻归雁感赋

毕竟家何处,而云北是归。

高城残照下,万里一行飞。

风急毋相乱,沙寒定有依。

畸人方失序,缘汝泪沾衣。

(0)

琴意诗·其三溪山秋月

溪山四时好,秋夜气更清。

月色终岁佳,秋天光愈明。

此意孰能写,惟有丝桐声。

一弹山在眼,再弹溪在目。

溪静水粼粼,山遥峰矗矗。

慢声生旷怀,幽韵蕴高躅。

或如临大壑,松风卷波涛。

或如坐深岩,石泉鸣琼瑶。

或如邻古寺,云外吼蒲牢。

阴崖转长林,仄径凌绝巘。

天风缥缈回,泛声三数点。

夜深露叶光,水天交飐闪。

如观荆浩图,如读谢庄赋。

年衰倦登临,体弱愁风露。

间窗时一挥,悠然惬心素。

(0)

望岱

芙蓉万仞插丹梯,海上群峰莫与齐。

九点青烟看野马,五更红日候天鸡。

云封峭壁松多古,藓积残碑字未迷。

冉冉岭头笙鹤下,仙坛曾此降金泥。

(0)

寒夜怨

月来愁亦来,心怜月去愁应改。

楼高月转迟,停筝坐倚熏笼待。

月落却成眠,谁知枕冷愁仍在。

(0)

儗古·其一

明星夜生角,远倚紫垣中。

四国仰照耀,宝剑出秋空。

一朝化为石,下与沙砾同。

牛羊或践履,戮辱到儿童。

位高知身危,退藏保其终。

(0)

秋日怀东湖

枯荷残蓼满秋池,长日思归未有期。

一笛唤愁霜落后,双砧敲梦月明时。

老惟防病勤收药,贫欲谋生懒作诗。

莫怪羁人头易白,他乡岁晚倍堪悲。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