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万仞插丹梯,海上群峰莫与齐。
九点青烟看野马,五更红日候天鸡。
云封峭壁松多古,藓积残碑字未迷。
冉冉岭头笙鹤下,仙坛曾此降金泥。
芙蓉万仞插丹梯,海上群峰莫与齐。
九点青烟看野马,五更红日候天鸡。
云封峭壁松多古,藓积残碑字未迷。
冉冉岭头笙鹤下,仙坛曾此降金泥。
这首诗名为《望岱》,是清朝诗人胤禛所作。诗中描绘了泰山的壮观景象,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势之高峻和神秘气氛。"芙蓉万仞插丹梯"形象地刻画出山峰如芙蓉般挺拔直入云霄,仿佛通往仙境的丹梯;"海上群峰莫与齐"则强调了泰山在众山之中的崇高地位。
"九点青烟看野马,五更红日候天鸡"运用了奇特的意象,将山间雾气比作奔腾的野马,而黎明时分的红日则像是等待报晓的天鸡,增添了动态感和神秘色彩。"云封峭壁松多古,藓积残碑字未迷"描绘了山崖上古老的松树和风化的残碑,暗示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痕迹。
最后两句"冉冉岭头笙鹤下,仙坛曾此降金泥"更是富有神话色彩,想象山岭之上有笙鹤悠然降落,仿佛是神仙降临的圣地,增添了浓厚的道教气息。
整体而言,胤禛的《望岱》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泰山的雄伟壮丽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神圣地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崇尚。
杨梅溪上柳初黄,荆竹冈头日正长。
独木小舟轻似纸,一尊促席稳于床。
树从坡去无人识,水出山来带药香。
应有居民解秦语,为言昭代好还乡。
大游落落如长松,说易妙合韦编翁。
胸中蕴藉入眉宇,笔下言语驱头风。
少游濯濯如春柳,十八书生过秦手。
已将文举呼大儿,更举长源为小友。
是家诸郎都几人,传闻一一连城珍。
未识龙川五裤守,端似当年万石君。
官曹寂寞坐兀兀,囊无一钱贫到骨。
欲归未得住也难,客子秋来颇萧瑟。
并州人情薄于纸,覆雨翻云而已矣。
我顽不顾柰我何,得酒陶然且欢喜。
府中别驾名公孙,往时阀阅推其门。
皎如双璧照闾里,至今文彩风流存。
诸郎往往皆汗血,超然别驾尤奇绝。
满前豪杰多少人,独向我曹相暖热。
幕府辕门一事无,五白争枭半夜呼。
但知得醉乃已耳,颇复有客如此乎。
俗多我责君不然,君今去我真可怜。
微官缚人不可脱,五斗看来成几钱。
君还朝廷用决矣,错节盘根谈笑里。
当权得意莫相忘,要须容此狂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