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气最佳处,卷舒晴晦云。
心潜帝乡者,愿作乘彼君。
山气最佳处,卷舒晴晦云。
心潜帝乡者,愿作乘彼君。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米友仁所作,通过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云气变幻之美,以及诗人内心对帝王之位的向往与隐逸之情的交织。
首句“山气最佳处”,点明了诗的主题——山中云气的美妙。这里的“山气”不仅指自然界的雾气或云雾,更蕴含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山林间的清幽与宁静。接下来,“卷舒晴晦云”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云雾在晴天与阴天间变化无常的景象,既有动态的美,又充满了神秘感,让人不禁联想到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宇宙的奥秘。
“心潜帝乡者,愿作乘彼君。”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渴望隐居于帝乡,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另一方面,他又怀有对权力的向往,希望能够成为君主,这反映了古代文人既追求精神世界的纯净,又难以完全摆脱对世俗权力的渴望的矛盾心理。这种内心的挣扎与冲突,使得诗句更加富有深度和层次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云气的变化来象征人生的起伏与世事的无常,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哲学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
生子秀而文,灿然琼树枝。
岂独立门户,且欲承裘箕。
一朝忽摧折,天也真难期。
纵使铁石肠,谁能不哀斯。
哀之倘可生,哀也理亦宜。
号天天不闻,扣地地不知。
肝肠为尔裂,齿发为尔衰。
死者竟不返,生者空自隳。
两伤复何益,不悟真成痴。
我有一药方,授之竺乾师。
能治迷罔疾,愿君试服之。
茫茫大化中,万物皆寄而。
贤愚与贵贱,趋死同一岐。
虽有寿与夭,同尽无等衰。
彭聃安在哉,孔孟亦若兹。
况区区所立,毕竟何足施。
譬如空中华,妄作喜与悲。
倏然还变灭,岂足仍追惟。
所以东门吴,无儿如有儿。
众生缠爱贼,有如雀黏黐。
卓哉古达人,弃去如唾洟。
爱河苟不乾,苦海终无涯。
天道有翻覆,人事多参差。
自古每如此,吁嗟奈何其。
颜渊仁且夭,不闻路也羸。
子夏泣丧明,但为后人嗤。
追亡建负鼓,嗟哉空尔为。
劝君急返棹,收泪举一卮。
《慰东冈失子》【明·王鏊】生子秀而文,灿然琼树枝。岂独立门户,且欲承裘箕。一朝忽摧折,天也真难期。纵使铁石肠,谁能不哀斯。哀之倘可生,哀也理亦宜。号天天不闻,扣地地不知。肝肠为尔裂,齿发为尔衰。死者竟不返,生者空自隳。两伤复何益,不悟真成痴。我有一药方,授之竺乾师。能治迷罔疾,愿君试服之。茫茫大化中,万物皆寄而。贤愚与贵贱,趋死同一岐。虽有寿与夭,同尽无等衰。彭聃安在哉,孔孟亦若兹。况区区所立,毕竟何足施。譬如空中华,妄作喜与悲。倏然还变灭,岂足仍追惟。所以东门吴,无儿如有儿。众生缠爱贼,有如雀黏黐。卓哉古达人,弃去如唾洟。爱河苟不乾,苦海终无涯。天道有翻覆,人事多参差。自古每如此,吁嗟奈何其。颜渊仁且夭,不闻路也羸。子夏泣丧明,但为后人嗤。追亡建负鼓,嗟哉空尔为。劝君急返棹,收泪举一卮。
https://shici.929r.com/shici/wAKDMVrg.html
湖上仙山翠巘重,画阑面面对芙蓉。
人家斜日东西崦,野寺浮岚远近钟。
我欲濯缨来此处,谁能筑室傍前峰。
放舟又过溪桥去,恐有桃源惜未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