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月九日与弟秉之进之过通安桥顾氏因偕玄敬登阳山绝顶次日过虎山桥七宝泉至灵岩山而还得诗三首·其二虎山桥》
《四月九日与弟秉之进之过通安桥顾氏因偕玄敬登阳山绝顶次日过虎山桥七宝泉至灵岩山而还得诗三首·其二虎山桥》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湖上仙山翠巘重,画阑面面对芙蓉。

人家斜日东西崦,野寺浮岚远近钟。

我欲濯缨来此处,谁能筑室傍前峰。

放舟又过溪桥去,恐有桃源惜未逢。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山水画卷。诗人王鏊以细腻的笔触,将四月九日游历通安桥、顾氏家、阳山绝顶、虎山桥等地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语言呈现出来。

首句“湖上仙山翠巘重”,开篇即以“仙山”、“翠巘”点出景物的超凡脱俗之美,湖面上的山峦仿佛仙境一般,重重叠叠,绿意盎然。接着,“画阑面面对芙蓉”一句,将视线拉近,描绘了栏杆环绕,直面盛开的荷花,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展开在眼前,美不胜收。

“人家斜日东西崦,野寺浮岚远近钟”两句,进一步扩展视野,从湖边的人家到远处的寺庙,夕阳西下,光影交错,山岚浮动,钟声悠扬,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和谐统一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融入了人文气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我欲濯缨来此处,谁能筑室傍前峰”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向往和追求,他渴望能够在这里洗涤心灵,寻找内心的平静。然而,“谁能筑室傍前峰”一句中,又透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似乎暗示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对无法实现愿望的感慨。

最后,“放舟又过溪桥去,恐有桃源惜未逢”则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诗人的心境推向极致。他想象自己乘舟过桥,或许能发现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所在,但最终却未能如愿。这一句既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局限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草室

草室连村水,幽林一径微。

云从花上度,客到荜中稀。

听鸟人共得,扪萝心弗违。

晴春归卧处,衰劣定吾依。

(0)

感兴十七首·其十七

上帝惠灵懿,永此仁义心。

世欲互迁幻,虚寂湛孤襟。

知识何必多,善端聊可寻。

不赖方寸真,绝学当谁任。

(0)

感兴十七首·其十二

日月坐超忽,吾生岂无涯。

鸡鸣怀明德,日夕永持之。

操舍有存亡,起灭安可为。

缉熙赖恒性,感寂应自知。

道慧自閒灵,多欲使心驰。

秉我弘毅志,贞我玄素思。

浩然达天衷,信与造化期。

(0)

游凤凰山寺

一径萦回入,白云千万峰。

秋声纷落叶,泉响乱疏钟。

绝壁猿攀坠,危桥鸟道通。

老僧忘岁月,手种十围松。

(0)

赠弹箜篌者

飞花无定水东流,绣幕春寒未上钩。

十四弦中新旧恨,一时弹作两眉愁。

(0)

征妇怨·其五

犹记君别时,携手河梁侧。

白马系朱英,綵辔连金轭。

征夫念长途,游子恋故宅。

迟迟不能行,泪下沾衣赤。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