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白下避车尘,此去争誇脱颖新。
桂子已传蟾府种,杏花还醉曲江春。
题名早觉光生里,捧檄悬知喜为亲。
八月南来鸿雁便,音书寄我莫嫌频。
几年白下避车尘,此去争誇脱颖新。
桂子已传蟾府种,杏花还醉曲江春。
题名早觉光生里,捧檄悬知喜为亲。
八月南来鸿雁便,音书寄我莫嫌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送毛百朋之北京应举》。诗中描绘了朋友即将远行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鼓励与祝福。
首联“几年白下避车尘,此去争誇脱颖新”以“白下”代指南京,暗示朋友多年来在南京避世隐居,如今将要踏上新的征程,如同脱颖而出的新秀,充满期待与雄心。
颔联“桂子已传蟾府种,杏花还醉曲江春”运用了桂子和杏花的意象,分别象征着科举考试的成功与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科举之路的美好祝愿。
颈联“题名早觉光生里,捧檄悬知喜为亲”点明了科举考试的重要意义,题名意味着成功,不仅照亮了自己的前程,也给家人带来了喜悦,体现了科举对于个人与家庭的重要性。
尾联“八月南来鸿雁便,音书寄我莫嫌频”以鸿雁南飞比喻朋友的离别,希望朋友能常寄信件,即使频繁也不应嫌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与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既展现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又蕴含了对科举制度的尊重与向往,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秋深风渐紧,虫生应和,唧唧透窗纱。
异乡佳节至,何处登高,隔水尽蒹葭。
登楼凝望,只一片、疏柳啼鸦。
想此日,茱萸遍插,分不到天涯。堪嗟。
卷帘人瘦,瑞脑香斜。念旧时篱下。
辜负了、黄昏时候,谁对黄花。
如今且尽尊前酒,怕秋光、又落谁家。
秋有信,奈何水隔天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