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鸟鸣时漏阳光,开门微闻草木香。
僧厨啜粥趣从者,腰舆坐我犹胡床。
左旋右绕入深绿,日黯微见云飞扬。
麦田下睇可万尺,沿山取径遵羊肠。
蓦然舆幔策策动,虽不颠坠仍仓皇。
生平未敢据人上,即虞媢嫉生谤伤。
翠微偶尔蹑高顶,取忌风伯施权强。
跨危涉险听之去,舆夫剽乃逾风樯。
阑干宛宛出林麓,榱桷一一施丹黄。
沿陂杂树乱柯干,抱山飞阁成桥梁。
盛罢得息亦佳事,垂杨作态欹禅房。
沧趣老人感前迹,三十年事悲衰凉。
风停茶罢雨亦止,题名涴墨污僧墙。
山鸟鸣时漏阳光,开门微闻草木香。
僧厨啜粥趣从者,腰舆坐我犹胡床。
左旋右绕入深绿,日黯微见云飞扬。
麦田下睇可万尺,沿山取径遵羊肠。
蓦然舆幔策策动,虽不颠坠仍仓皇。
生平未敢据人上,即虞媢嫉生谤伤。
翠微偶尔蹑高顶,取忌风伯施权强。
跨危涉险听之去,舆夫剽乃逾风樯。
阑干宛宛出林麓,榱桷一一施丹黄。
沿陂杂树乱柯干,抱山飞阁成桥梁。
盛罢得息亦佳事,垂杨作态欹禅房。
沧趣老人感前迹,三十年事悲衰凉。
风停茶罢雨亦止,题名涴墨污僧墙。
这首诗描绘了林纾在十五日清晨,乘坐肩舆登山游历狮子窝的生动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变幻,以及旅途中的各种感受。
首句“山鸟鸣时漏阳光”,以鸟鸣声和初升的阳光,营造出清晨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开门微闻草木香”一句,通过嗅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和谐。
“僧厨啜粥趣从者,腰舆坐我犹胡床。”描述了僧侣准备早餐的情景,以及诗人乘坐肩舆的悠闲状态。这一段通过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展现了旅行中的轻松与自在。
“左旋右绕入深绿,日黯微见云飞扬。”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曲折与变化,以及云雾缭绕的景象,充满了动态美。
“麦田下睇可万尺,沿山取径遵羊肠。”通过俯瞰麦田的高度和沿山小径的艰难,展现了旅途的壮阔与挑战。
“蓦然舆幔策策动,虽不颠坠仍仓皇。”描述了途中遇到的大风,虽然没有造成危险,但仍然让人心生慌张,体现了自然力量的威严。
“生平未敢据人上,即虞媢嫉生谤伤。”表达了诗人对地位和权力的谦逊态度,以及对可能产生的嫉妒与诽谤的担忧。
“翠微偶尔蹑高顶,取忌风伯施权强。”通过攀登山顶的体验,暗示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某些超自然现象的想象。
“跨危涉险听之去,舆夫剽乃逾风樯。”赞扬了肩舆夫人的勇敢与技能,将他们比作驾驭风帆的船夫,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的专业与勇气。
“阑干宛宛出林麓,榱桷一一施丹黄。”描绘了沿途经过的建筑和景观,展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沿陂杂树乱柯干,抱山飞阁成桥梁。”继续描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建筑特色,强调了环境的多样性和美丽。
“盛罢得息亦佳事,垂杨作态欹禅房。”表达了旅途中的休息也是一种享受,垂柳的姿态与禅房的静谧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意。
“沧趣老人感前迹,三十年事悲衰凉。”诗人回顾过去,感慨时光流逝,表达了对岁月变迁的深深思考。
“风停茶罢雨亦止,题名涴墨污僧墙。”最后,诗人记录了旅途中的一个小插曲,风停雨止后,他题名留念,却无意间污损了僧舍的墙壁,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敏感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春风乍入澄江郡,最爱君山一点青。
柳外化民安若子,鸥边为政出于经。
每惭旧守勤招唤,况识今侯更典刑。
此去交承如借问,侯芭贫病发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