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斯文最有功,谁教大老老关中。
春延鹤算应无极,天驻仙颜老更童。
万姓每思文彦博,三边犹惮寇莱公。
千钧何处逢乌获,吟望青山话未穷。
扶植斯文最有功,谁教大老老关中。
春延鹤算应无极,天驻仙颜老更童。
万姓每思文彦博,三边犹惮寇莱公。
千钧何处逢乌获,吟望青山话未穷。
这首诗赞美了王冢宰在文化传承上的巨大贡献,以及其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的形象。诗人以“扶植斯文”开篇,高度评价了王冢宰对于文化事业的大力推动,指出他的影响力之深远,甚至在关中地区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接着,诗人描绘了王冢宰的长寿与精神状态,称其鹤算无极,仙颜不衰,老而弥坚,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对王冢宰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暗含了对其长寿智慧和精神力量的钦佩。
诗中提到“万姓每思文彦博”,将王冢宰与历史上的文化巨擘文彦博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文化领域的卓越地位。同时,“三边犹惮寇莱公”则通过类比,展现了王冢宰在政治上的威望与影响力,即使在边疆地区,人们也对他心存敬畏。
最后,诗人以“千钧何处逢乌获”设问,巧妙地将王冢宰的伟力与古代力士乌获相联系,表达了对王冢宰非凡能力的敬仰。同时,诗人通过“吟望青山话未穷”的结句,营造了一种悠远深长的意境,暗示了对王冢宰的怀念与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深远影响的无限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冢宰的深情赞颂,不仅展现了其在文化与政治领域的杰出成就,也表达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敬仰,以及对其深远影响的深切感慨。
百岁竟何事,一身长远游。
行行将近老,处处不离愁。
世路多相取,权门不自投。
难为此时别,欲别愿人留。
去年今日湘南寺,独把寒梅愁断肠。
今年此日江边宅,卧见琼枝低压墙。
半落半开临野岸,团情团思醉韶光。
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
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
洛阳桃李渐撩乱,回首行宫春景长。
别筵欲尽秋,一醉海西楼。
夜雨寒潮水,孤灯万里舟。
酒飞鹦鹉重,歌送鹧鸪愁。
惆怅三年客,难期此处游。
本不将心挂名利,亦无情意在樊笼。
鹿裘藜杖且归去,富贵荣华春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