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简酬应,里巷少经过。
时与野人饮,或闻樵者歌。
天晴收药裹,雨至借渔蓑。
镇日茅堂上,双扉掩薜萝。
幽栖简酬应,里巷少经过。
时与野人饮,或闻樵者歌。
天晴收药裹,雨至借渔蓑。
镇日茅堂上,双扉掩薜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乡村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自然的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日常生活的几个片段。
首句“幽栖简酬应,里巷少经过”点明了隐居者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他远离尘嚣,生活简单,与外界的交往不多,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接着,“时与野人饮,或闻樵者歌”两句,描绘了隐士偶尔与乡间百姓相聚饮酒,或是听到山林中伐木人的歌声,这些场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和谐与自然之美。
“天晴收药裹,雨至借渔蓑”则进一步展示了隐士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他都与自然界的动植物保持着和谐共处的关系,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如在晴天收集草药,在雨天借用渔蓑,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尊重与依赖。
最后,“镇日茅堂上,双扉掩薜萝”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隐士日常生活的场景。他整天待在简陋的茅屋之上,双门紧闭,门外是茂密的薜荔和藤萝,营造出一种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活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