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兰缸暗,沈沈夜气清。
梦回残漏永,月在半窗明。
乡思兼愁思,砧声复雁声。
故园归路杳,何日慰离情。
耿耿兰缸暗,沈沈夜气清。
梦回残漏永,月在半窗明。
乡思兼愁思,砧声复雁声。
故园归路杳,何日慰离情。
这首清代诗人蔡琬的《冬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冬夜画面。首句“耿耿兰缸暗”以微弱的灯光(兰缸)映照出夜晚的寂静,暗示了诗人独处的孤寂。次句“沈沈夜气清”进一步渲染了深夜的清凉与宁静。
“梦回残漏永”写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发现时间已至深夜,漏壶中的水滴声显得格外悠长,寓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孤独的漫长。接着,“月在半窗明”描绘了窗外明亮的月光,增添了夜晚的诗意,也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乡思兼愁思”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内心的愁绪。最后两句“砧声复雁声”通过远处传来的捣衣声和北雁南飞的声音,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遥想以及离别之苦。“故园归路杳”,道出了诗人对回家之路的迷茫和期待,而“何日慰离情”则流露出对何时能结束这种离别之苦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夜的景象,通过声音和意象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尤其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离别的愁绪。
怪朝来、凝芳盈席,一枝幻出清瘦。
纷纭不用将犀辟,付与散花掺手。无乍有。
想漠漠轻寒、昨夜穿窗透。纱笼护否。
恐疏朵横陈,探春多误,更与洒冰溜。
偷描处,漫比脂妆玉镂。寓形休污吟袖。
鹿胎几点閒踪迹,惊觉软红回首。延望久。
恍翳月吹烟、正是开时候。高情似旧。
笑学字萧郎,低徊未拂,香影写难就。
初如金粟一丝悬。渐似玉芝鲜。
风吹忽变芙蓉朵,喜心小,不作青烟。
春色泥人,殷勤并蒂,膏火莫相煎。
难明不必恨秋天。自有夜光妍。
泪珠滴滴成红豆,欲穿起、寄与婵娟。
山路远长,因君报喜,泣尽复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