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良苦。况复潇潇雨。
长夜苦寒难睡,虫唧唧、似儿女。岁去穷不去。
埋忧那有处。白首不堪家累,无计甚、向谁语。
此情良苦。况复潇潇雨。
长夜苦寒难睡,虫唧唧、似儿女。岁去穷不去。
埋忧那有处。白首不堪家累,无计甚、向谁语。
这首诗《霜天晓角·二首(其二)》由明末清初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主人公在寒冷冬夜中的孤独与愁苦。
首句“此情良苦”直接点明了情感的沉重与复杂,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接着,“况复潇潇雨”,以雨声渲染环境的凄凉,进一步加重了主人公内心的悲凉情绪。雨声与虫鸣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儿女私语,既温馨又令人感伤。
“长夜苦寒难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难以入眠的痛苦感受,夜晚的漫长与寒冷加剧了这种痛苦。而“虫唧唧、似儿女”则运用拟人手法,将虫鸣声比作儿女的私语,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岁去穷不去”揭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与主人公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哀。“埋忧那有处”则表达了主人公找不到排解忧愁之地的绝望感,忧愁如同深埋心底,无法摆脱。
最后,“白首不堪家累,无计甚、向谁语”两句,道出了年华老去、家庭责任重压下的无力与孤独。主人公面对生活的重担,感到力不从心,同时又无人可诉说心中的苦楚,凸显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辛酸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复杂而深刻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深切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