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近清明,一池春绿蛙催雨。
凭阑无绪,目送年芳去。拟剪湘天,不供笺愁句。
相思苦。花无重数。红认斜阳暮。
节近清明,一池春绿蛙催雨。
凭阑无绪,目送年芳去。拟剪湘天,不供笺愁句。
相思苦。花无重数。红认斜阳暮。
这首《点绛唇·次韵答紫山见寄》由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春水泛绿,蛙声催雨,凭栏远眺,思绪万千的画面。
首句“节近清明”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明节将近,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接着“一池春绿蛙催雨”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池塘中春水碧绿,青蛙鸣叫,仿佛在催促着春雨的到来,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凭阑无绪,目送年芳去”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美好的春景,却内心无端生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惋惜时光的流逝,年华易逝,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拟剪湘天,不供笺愁句”一句,诗人想象自己想要剪下一片湘江的天空,用来寄托心中的愁绪,但最终却发现无法用文字完全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暗示了情感的深沉与难以言表。
最后,“相思苦。花无重数。红认斜阳暮”将情感推向高潮。相思之苦,如同繁花无数,即便是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也难以分辨哪一朵是心中最牵挂的那朵。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色,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言说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
前生活页寒花,薄命将秋化。
忽一梦好风吹过,斜日西下。
重阳新五十,结茅地、难选青苔半架。
算来日,闻鸡不舞,緤马何山。邀酒伴,寻僧社。
独秀仙人,节是陶潜亚。
怎忍寄一篇河满,珠泪盈把。
低颜入市,对年少,休问金貂酒价。
共君去耕烟谷口,卖卜桥亭,身后事,香姜瓦。
昼午熏浓,窈蔼茜窗琼轴。绣屏围艳,费量珠十斛。
龙涎凤咮,绀唾蛮红生簇。越瓷清供,佩环争馥。
漫比欢侬,怪荀郎、未免俗。自然风韵,共骚心暗触。
美人香草,步引凌波相逐。国香遗恨,更调哀曲。
铁笛叫破鱼龙睡,江婓镜影,西子颦心。
佩解汉皋,黄鹤一去秋深。
巴水洞庭雁风,骤斜阳、惨澹紫磨金。
暮潮紧、鲸铿鼍震,共竞呿吟。湘云。
楚雨连巫峡,怕瑶姬、蜀魄空断难寻。
泪浅梦轻,谁托轸玉哀音。
虫语鸟悲两无绪,短怜霜鬓菊羞簪。
摇落尽、居人苦恋,一寸微阴。
唐十二陵,宋五六更,汝其司之。
笑坐井公孙,枉称尊大,食糜天子,苦问官私。
为告龙王,身今无尾,慎莫追寻蝌蚪时。
堪倾听,是池塘春草,梅雨萋迷。两衙鼓吹如雷。
合笑煞钟山孔稚圭。
看略具爪牙,在田为虎,并无冠帻,入水为鸡。
折足成蟾,无肠是蟹,也夺东方锦袄披。
何年月,化宋家杨戬,骤躐凰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