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九月半,月向掌中圆。
觅之亡影象,用之亡正偏。
云居九月半,月向掌中圆。
觅之亡影象,用之亡正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梵琮所作的《偈颂九十三首》中的第六十五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九月半时分的月景,月亮圆满如在手掌之中,然而诗人却发现寻找它的形象却无从得见,使用它时也感觉不到它的固定方位。这体现了禅宗对“空”与“无”的哲学思考,月亮虽可见可触,却又无形无象,暗示着世间万物皆是虚幻,不可执着。诗人通过这种描绘,引导读者体悟到宇宙的空灵和人生的无常。
华省缪通籍,群公接蝉联。
坐曹苦无事,笑语相周旋。
蛛尘生印窠,雌黄入遗编。
赐沐不反舍,环湖走层巅。
况乃三神祠,仿佛在云烟。
蓐食戒明发,著鞭飞晓鞯。
白石望磊磊,跳珠忽溅溅。
咫尺不得往,使我意惘然。
谁当却丰隆,旷荡开青天。
同升太华顶,共摘玉井莲。
斯盟可重寻,慎勿轻弃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