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养公公养儿,儿为心腹股肱谁?
当时意气各相许,儿不负公公负主。
养儿至死心不易,宁不为儿不为贼。
君不见入朝告变归杀身,此儿非养宁非真。
养儿身死名不腐,唯有真儿心独苦。
朝廷养公公养儿,儿为心腹股肱谁?
当时意气各相许,儿不负公公负主。
养儿至死心不易,宁不为儿不为贼。
君不见入朝告变归杀身,此儿非养宁非真。
养儿身死名不腐,唯有真儿心独苦。
这首明代李东阳的《养儿行》以质朴的语言,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君臣关系的微妙与复杂。诗中通过“朝廷养公公养儿”的比喻,暗示了君主对臣子的栽培和期待,期望他们成为忠诚的辅佐。然而,诗中也揭示了人性的矛盾,“儿不负公公负主”,表明臣子在忠诚与个人利益之间可能产生冲突。
“养儿至死心不易,宁不为儿不为贼”表达了养子者对忠诚的坚持,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接下来的诗句“君不见入朝告变归杀身”,通过具体事例强调了这种忠诚可能导致的悲剧结局,养子为了忠于主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最后两句“养儿身死名不腐,唯有真儿心独苦”,揭示了养子的忠诚虽然可能带来名誉上的不朽,但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因为他们的真实情感并未得到应有的理解或回报。整首诗通过养儿的故事,寓言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忠诚与牺牲的主题,以及其中的无奈与苦涩。
登高丘而望远海,海上浮云白如纸。
不见若木华,但见日小如粟米。
当欲腾身直上乘日车,周流极彼四海之津涯。
天帝下相接,群仙如虫沙。
瀛洲与三山,跬步何污邪。
知不可得还故家,彼往此来良足嗟。
富贵已极可奈何。可怜汾水上,落日摇空波。
远别离,谁为之,有情不断如游丝。
君为飘风我为木,枝乃可与君长东西。
白日不上天,海水不入地。
乃使天地间,人生两无事。
攀龙须,拔龙角,乌号在手争逐逐。
我谓黄帝骑龙仙去惨不乐。
君不见桥山姬水两无涉,一身终始何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