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放言五首·其一》
《放言五首·其一》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0)
注释
朝真暮伪:早晨真实晚上虚假,形容变化不定或表里不一的情况。
底事无:这样的事情有没有?。
臧生:臧武仲,春秋时鲁国的大夫,以智谋著称。
诈圣:假装圣明。
宁子:甯武子,春秋时卫国的大夫,以明智著称。
佯愚:假装愚蠢。
草萤:草丛中的萤火虫。
有耀终非火:虽然发出光亮,但最终不是真正的火。
荷露:荷叶上的露珠。
虽团岂是珠:虽然聚集成团,但并不是珍珠。
燔柴:古代祭祀时烧的大火。
照乘:古代贵重的明珠,可照亮前后各一乘车的距离。
可怜:可惜。
光彩:光亮,光泽。
何殊:有什么不同。
翻译
白天真实晚上虚假,谁能分辨?自古至今,这种事情难道没有吗。
只喜欢臧武仲那样的人能假装圣明,却不知道甯武子也会假装愚蠢。
草丛中的萤火虫虽然发光,但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珠虽然聚成一团,但难道是珍珠吗?
如果不取用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贵重宝珠),那么它们的光彩有什么区别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中的虚伪和表面现象的深刻洞察。首句“朝真暮伪何人辨”直接指出了世间的人们往往在早晨表现真诚,而到了晚上则变得虚假,且这种变化无人能够辩别。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批判态度。

接着,“古往今来底事无”表达了一种历史感和宿命论,认为自古至今一切都是徒劳无功,没有什么真正重要的事情。紧接着,“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则是说人们只喜欢那些能够装作圣人的庸医,而宁肯相信一个懂得装傻的人的智慧。这两句强调了社会上真假难辨,人心不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通过自然界的比喻,进一步说明了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异。草间微弱的光芒终究不是火焰,而荷叶上的露水也并非珍珠。这两句诗意在告诫人们不可迷惑于外表,应当寻求真实和内涵。

最后,“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则是说即使是不被采纳的燃烧着的柴火,也能同时发光和供人乘坐,但终究难免消逝,这种昙花一现的光彩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物质世界虚幻性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白居易对社会真相的洞察和批判,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悲观情绪。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海棠二首·其二

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

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刻深。

(0)

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

乞得纷纷扰扰身,结茅都峤与仙邻。

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名语益真。

许迈有妻还学道,陶潜无酒亦从人。

相随十日还归去,万劫清游结此因。

(0)

水调歌头·其二

岁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

去年江上行役,常动故乡愁。

容与碧云亭畔,极目江山千里,隐隐是西州。

日暮天容敛,鸥雁下汀洲。回故棹,寻旧里,解客裘。

功名前定,时到安得为淹留。

幸有青编万轴,且又日长无事,莫恁做闲忧。

花下常携酒,明月好登楼。

(0)

华盖山

七山如北斗,城锁几重重。

斗口在何处,正当华盖峰。

(0)

观稼

三年再旱独堪闻,一熟诸村稍作欣。

老子朝朝弄田水,眼看翠浪作黄云。

(0)

青玉案·其一癸未道间

栖鸦啼破烟林暝。把旅梦、俄惊醒。

猛拍征鞍登小岭。

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幻出清凉境。

马蹄踏碎琼瑶影。任露压巾纱未忺整。

贪看前山云隐隐。

翠微深处,有人家否,试击柴扃问。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