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
去年江上行役,常动故乡愁。
容与碧云亭畔,极目江山千里,隐隐是西州。
日暮天容敛,鸥雁下汀洲。回故棹,寻旧里,解客裘。
功名前定,时到安得为淹留。
幸有青编万轴,且又日长无事,莫恁做闲忧。
花下常携酒,明月好登楼。
岁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
去年江上行役,常动故乡愁。
容与碧云亭畔,极目江山千里,隐隐是西州。
日暮天容敛,鸥雁下汀洲。回故棹,寻旧里,解客裘。
功名前定,时到安得为淹留。
幸有青编万轴,且又日长无事,莫恁做闲忧。
花下常携酒,明月好登楼。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沈瀛的《水调歌头·其二》,是一首表达对故乡和过去美好时光怀念之情感的诗篇。诗中通过对岁月流逝、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句“岁月如奔箭”直接点出了时间飞逝的主题,而“屈指又中秋”则具体化了这份时光易逝之感。接着,“去年江上行役,常动故乡愁”透露了诗人对往昔在江上的经历及其对故土的思念。
第三句“我与碧云亭畔,极目江山千里,隐隐是西州”中,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站在碧云亭旁,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眺望远方,心中却又浮现出西州的影子。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视野,更透露出其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情感牵绊。
“日暮天容敛,鸥雁下汀洲”描写了黄昏时分,自然景物与动物行为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氛围。紧接着,“回故棹,寻旧里,解客裘”表达了诗人回归家园、追寻往昔足迹并卸下旅途劳顿的心情。
“功名前定,时到安得为淹留”则是诗人对待机遇和时间的态度的体现,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顺应自然的哲学思考。而后,“幸有青编万轴,且又日长无事,莫恁做闲忧”则转折为对书籍和悠闲时光的一种庆幸,同时也是一种劝慰自己不要过于烦恼。
最后两句“花下常携酒,明月好登楼”是诗人提倡一种生活态度,即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享受简单的快乐,不忘记以酒和登高望远来庆祝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情感和哲理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其文学才华。
于役戒晨征,春入湘西路。
方停永丰节,忽返黄茆驭。
道有荷薪者,相惊问何故。
岂急苍生病,岂勤紫芝晤。
使君自有真,劳劳非所悟。
语终忽我辞,飘飘若鸿翥。
因之念故人,伐木鸟声数。
感慨思其言,似知出与处。
回首欲叩之,夜雨鸣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