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凄怨。路迢迢。隔断红墙绮寮。
香喉一串可怜娇。长宵。恼人翻六幺。
我亦康陵传旧谱。筝琶鼓。红豆当场数。到而今。
恨飘零。空庭。倚栏和泪听。
宛转。凄怨。路迢迢。隔断红墙绮寮。
香喉一串可怜娇。长宵。恼人翻六幺。
我亦康陵传旧谱。筝琶鼓。红豆当场数。到而今。
恨飘零。空庭。倚栏和泪听。
这首《河传·夏夜闻隔院歌声有感》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描绘了一幅夏夜中隔墙传来歌声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沉的思绪。
开篇“宛转”二字,便勾勒出歌声的婉转悠扬,仿佛在夜空中轻轻飘荡,引人入胜。“凄怨”则点明了歌声中蕴含的情感,似乎带着一丝哀愁与无奈,触动人心。“路迢迢”与“隔断红墙绮寮”相呼应,形象地描绘出声音虽美却难以触及的遗憾,如同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阻隔,让人感到既遥远又亲近。
“香喉一串可怜娇”一句,将演唱者的嗓音比作香甜的果实,娇嫩而又动人,令人怜爱。紧接着,“长宵”二字,暗示夜晚的漫长,而“恼人翻六幺”则以音乐的变换,表达了对歌声的深深沉迷与无法自拔。
后半部分,“我亦康陵传旧谱”一句,诗人自比为古代传谱之人,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传承之意。接下来的“筝琶鼓。红豆当场数”,通过乐器的名称与红豆的比喻,进一步渲染了现场的热烈氛围与情感的深厚。最后,“到而今。恨飘零。空庭。倚栏和泪听”四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遗憾与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以及在空旷庭院中独自聆听歌声时的泪水与思绪。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中隔墙歌声带来的复杂情感体验,既有对美的追求与欣赏,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与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山前三秦道,车马不遑息。
日出红尘生,不见青山色。
峰峦未尝改,往意自奔迫。
谁言幽堂居,近在使者宅。
俯听辨江声,却立睨石壁。
藤萝自太古,松竹列新植。
暑簟卧清风,寒樽对佳客。
试问东行人,谁能同此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