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千峰里,孤吟杳霭间。
林分三竺径,天接五云山。
跃草虺潜伏,蟠鳞箨自斑。
相忘是行脚,啸咏不知还。
万壑千峰里,孤吟杳霭间。
林分三竺径,天接五云山。
跃草虺潜伏,蟠鳞箨自斑。
相忘是行脚,啸咏不知还。
这首诗描绘了云栖山中行进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首句“万壑千峰里”,以“万”和“千”字开头,展现出山峦连绵不绝的壮观景象,仿佛置身于无尽的山谷之中。接着,“孤吟杳霭间”一句,通过“孤吟”二字,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意境,与四周的静谧环境相呼应,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独自一人在山中漫步时的内心世界。
“林分三竺径,天接五云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与天空的交融之景。三竺径指的是三条通往不同方向的小路,暗示着探索与发现的可能;而“天接五云山”则将视线引向更高远之处,五云山仿佛与天空相连,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接下来,“跃草虺潜伏,蟠鳞箨自斑”描绘了山中动植物的生机勃勃。草间有蛇类跳跃,显示出生命的活力;而“蟠鳞”指的是盘旋的龙或蛇,这里借指山中的某些生物,与“箨自斑”(竹笋上的斑点)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生态画卷。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最后,“相忘是行脚,啸咏不知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行脚意为行走于山间,这里的“相忘”并非真正的忘记,而是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诗人通过“啸咏”(长啸吟唱)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内心的喜悦,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体现了他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栖山中独特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荒城补壁,野涧侵篱,人来鹊起孤亭。
未到花开,可怜春已零星。
馀寒尚栖稚柳,问东风、眼向谁青。
空叹息,甚鸢肩火色,老更飘萍。
还剩苍藤古屋,趁斜阳泥饮,三两鸥盟。
拍碎阑干,长啸暗答笳声。
飞鸿漫愁印爪,算麻姑、沧海曾经。
且尽醉,梦江南、残睡未醒。
寻桥柳荒泾,城芜古苑,去波孤艇。
见帆明渚鸟,镫昏驿树,岚光催暝。
陡觉画角生,哀秋声在,水际空离景。
对此恋前游绕,回阑凭断,斜阳红冷。
万感成幽阻,良辰易失,赏心难并。天涯顿雪双鬓。
愁入西风凄哽。
但忆旧扇歌尘,小屏诗梦,人隔潇湘迥。
尊前雁落,满目关山影。
故家乔木,门巷桥通市。
市隐有林峦,记听秋,冷枫疏绮。
定巢新燕,胥宇报先声,轻梦占,旧楼台,解道迁莺喜。
红梅一曲,词客风流地。
霜叶胜花妍,算吴歌,好音能继。
渔樵争席,输与海鸥閒,秋色里,许平分,早办为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