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言》
《杂言》全文
唐 / 谢陶   形式: 古风

天不与人言,祸福能自至。

水火虽活人,暂不得即死。

蹈之焚斯须,凭之溺容易。

水火与祸福,岂有先言耳。

(0)
翻译
上天不会主动告诉人祸福,它们会自行降临。
水和火虽然能救人,但也不能立刻让人免除死亡。
踏进火中片刻就会被烧,靠近水边则容易溺亡。
水火与祸福的到来,哪有什么先兆可以说呢。
注释
天:指自然界的主宰或命运。
祸福:指好运气和坏运气。
水火:比喻生活中的危险和困境。
斯须:片刻,一会儿。
鉴赏

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起始两句“天不与人言,祸福能自至。”表达了一种宿命论思想,似乎认为天意难以预测,但祸害与幸福却又如影随形,不可避免。这既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运行规律的无知,也体现了他们在面对未知时的无奈与顺应。

接下来的“水火虽活人,暂不得即死。”则是对自然界中水火两者双刃作用的描绘。一方面,它们能够滋养生命;另一方面,又能带来毁灭。这不仅是对自然力的描述,也是在探讨生命与死亡的边缘。

“蹈之焚斯须,凭之溺容易。”这两句诗强调了水火的双重属性和人类在其面前的脆弱。“蹈”和“凭”分别代表了人对水火的依赖和利用,但这种依赖是危险的,因为一旦失控,“焚”和“溺”的灾难就会迅速到来。

最后两句“水火与祸福,岂有先言耳。”则是将前文所述的自然力对比于人世间的祸害与幸福,意味着这些事物都是无法预知的,它们的到来往往出乎意料。这也强化了整首诗中宿命论和不可预测性主题。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对自然敬畏之情的诗作,通过水火这一对比鲜明的元素,探讨了生命、死亡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微小与无奈。

作者介绍

谢陶
朝代:唐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其一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0)

失题三首·其一

木落沙明秋浦,云卧烟淡潇湘。

曾学扁舟范蠡,五湖深处鸣榔。

(0)

次韵滕大夫三首.雪浪石二首·其二

我顷三章乞越州,欲寻万壑看交流。

且凭造物开山骨,已见天吴出浪头。

履道凿池虽可致,玉川卷地若为收。

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

(0)

送周正孺知东川

得郡书生荣,还家昔人重。

而况东西川,千骑许上冢。

里门下车入,父老自惊耸。

端如何武贤,不事长卿宠。

清时养材杰,杞梓方培拥。

未应遗合抱,取用及把拱。

如君尚出麾,顾我宜耕垄。

告归谢先手,求去悔不勇。

岂云慕廉退,实自知衰冗。

为君扫棠阴,画像或相踵。

(0)

东坡八首,并叙·其六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斲。

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

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0)

傅子美召公择饮,偶以病不及往,公择有诗,次韵

樊素、阿蛮皆已出,使君应作玉筝歌。

可怜病士西窗下,一夜丹田手自摩。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