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斲。
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
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斲。
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
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田园生活。"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斲"表达了对未来成果的期待和规划,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耐心等待的态度。"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的宽广视野,不以寻常的急躁去衡量事物的成败。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的心态,将短暂的十年与漫长的千年相比较,显示出诗人对于历史和时间深刻的理解。"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则是对古代智者的记忆和学习的提及,可能在暗示一种生活的智慧或者哲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中的"同舍郎"很可能是指诗人自己,而"官居在灊岳"则是对其官职生涯的一种描述。"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珍贵的回忆。
最后两句"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友情和自然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苏轼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深刻领悟。
幽人最得幽居乐,山上危亭溪山阁。
时容野客到柴关,不放红尘过林薄。
新秋众木青且黄,烟中远浦闻鸣榔。
渔樵倘许结新社,便欲垂涎云水乡。
半枕悠悠梦初起,忽见丹青如梦里。
披图说梦两茫然,蕉鹿分明浪惊喜。
草庭都尉冰雪颜,胸中丘壑非等閒。
何时对景瀹新茗,细话江南溪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