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滕大夫三首.雪浪石二首·其二》
《次韵滕大夫三首.雪浪石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我顷三章乞越州,欲寻万壑看交流。

且凭造物开山骨,已见天吴出浪头。

履道凿池虽可致,玉川卷地若为收。

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

(0)
注释
顷:刚才,不久之前。
万壑:形容山峦众多,山谷连绵。
造物:大自然,造化。
天吴: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履道:行走的道路,比喻人生道路。
玉川:可能指玉带川,也可能代指清澈的流水。
痴人:形容行为或想法过于固执的人。
李与牛:具体人物未详,可能暗指不识时务的人。
翻译
我刚才请求去越州游玩,想要探寻那千沟万壑的美景。
暂且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欣赏山峦的雄姿,仿佛看到水神天吴在波涛中显现。
尽管走在平坦的路上,挖掘湖泊可以欣赏,但大地的美景如何能全部收纳其中呢?
如今洛阳的山水美景由谁主宰?别学那愚痴之人李与牛,错失了欣赏自然的机会。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之美,同时也蕴含诗人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羁绊的向往。"我顷三章乞越州,欲寻万壑看交流"表明诗人渴望前往越州,希望在那片广阔的自然景观中找到心灵的交流和共鸣。"且凭造物开山骨,已见天吴出浪头"则是通过对大自然造物主手法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力的敬畏与赞美。

"履道凿池虽可致,玉川卷地若为收"一句,展示了诗人对于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这里的“履道凿池”暗示着人在大自然中活动的痕迹,而“玉川卷地若为收”则是对那种既不破坏自然,又能使自然之美得到展示的一种艺术态度的赞赏。

"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这两句,通过提问洛阳泉石的主人,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而“莫学痴人李与牛”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效仿那些只知沉迷于世俗之乐而不求上进的人。

整首诗通过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深切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未来未知的探索。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移植官梅已着数花得四绝句·其一

昭文馆外无花看,吴市津头买树栽。

花本无情天有意,忍寒教为老人开。

(0)

题吸川亭

三峰拥中州,二水俱北汇。

状如吸川鲸,有屋负鲸背。

主人颂酒德,量与刘阮对。

会令百川流,入我三尺喙。

回视瓮间人,无乃真鼠辈。

天风驾鲸波,风静水可爱。

想当持翠螺,时依太白酹。

尔曹固何知,此意有君在。

(0)

送冯清叟使虏三首·其一

上尽西湖几翠峰,偶依征驿度边风。

遥知载酒寻山句,尽入弯弓落雁中。

(0)

次韵伯远梅花

徐侯顿朱墨,岂复知花时。

美人忽含笑,临镜窥涟漪。

朝来摩两眼,喜作云雾披。

须烦春草句,咏此玉雪枝。

小窗惜无人,共赏林下姿。

毛褚二三子,亦足相遨嬉。

(0)

太一宫成奏告礼毕秦枢密有诗示秘阁次韵一首三绝·其一

圣主均休锡庶民,亲祠遥望属车尘。

云旗欲下精诚格,绛阙初成制作新。

肃肃衣冠严祀事,雍雍箫鼓降明神。

椒浆一酌能多少,散作人间万国春。

(0)

次韵庭藻秋怀三绝因以见招·其一

拟趁牛山九日杯,烦公催取菊花开。

青天有月无人唤,却唤樽前恶客来。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