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帙侵窗竹数竿,晚留晴影上青攒。
不禁滴尽潇潇叶,时拂疏风雨未乾。
书帙侵窗竹数竿,晚留晴影上青攒。
不禁滴尽潇潇叶,时拂疏风雨未乾。
这首诗描绘了书卷映照在竹竿上的景象,以及雨后风干的自然情境,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首句“书帙侵窗竹数竿”,以“书帙”象征书籍,通过“侵窗”生动地展现了书籍堆满窗户的情景,而“竹数竿”则为这一场景增添了自然的元素,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居所特有的氛围。
次句“晚留晴影上青攒”,描述了傍晚时分,阳光透过竹竿的缝隙,在窗户上留下斑驳的光影,这些光影仿佛汇聚成一片青翠的集合,既表现了光线与自然的互动,也暗示了一种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
第三句“不禁滴尽潇潇叶”,转而描写雨后的景象,通过“滴尽潇潇叶”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雨水从树叶上滴落的情景,还暗示了雨水的充沛和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最后一句“时拂疏风雨未乾”,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虽然雨水还未完全干涸,但这种湿润却给大地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雨后清新、宁静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存,以及时间流转中的静谧与生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
闻君彭泽住,结搆近陶公。
种菊心相似,尝茶味不同。
湖光秋枕上,岳翠夏窗中。
八月东林去,吟香菡萏风。
不共众山同,岧峣出迥空。
几层高鸟外,万仞一楼中。
水落难归地,云离便逐风。
唯应霄汉客,绝顶路方通。